红色装备制造业的种子在抗日根据地埋下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复兴进程中的一块里程碑。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我们缅怀先辈,不忘红色的种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已经埋下,之后生根、生长,不断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在抗战爆发前,中国的装备制造业主要由一批中小型的民营机械厂构成,这些民营企业集中于上海等地,制造的产品技术含量普遍不高。因此, 九一八 事变后,当时国民政府的有识之士一方面计划引进欧美技术,建设国营大型装备企业;一方面筹划将中国的工业企业由沿海搬迁入内地,以利于国防。19 7年日本挑起全面侵华战争后,国民政府组织了工业企业的内迁 后来被称为 中国工业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使一批民族企业免于沦陷。在这些迁到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内地的工业企业中,绝大部分是民营装备企业。除了内迁企业外,国民政府在大后方也兴建了一批装备制造企业:设在云南的中央机器厂与瑞士B.B.C.厂(今ABB的前身)合作,开始尝试自主制造成套发电设备,该厂后来成为昆明机床厂;在昆明、重庆等地拥有数家分厂的中央电工器材厂卓有成效地组织了机电类产品的生产,该厂后来孕育出今天的上海厂、湘电集团、昆明电机厂等企业;为躲避空袭而设在贵州山洞里的大定航空发动机厂,训练了一批工程技术人员,并派遣工程师到美国学习;在贵阳创立的中国农业机械公司,是上海机床厂、上海柴油机厂、南京机床厂、广州重型机器厂等一大批企业的前身;兴建于陕西蔡家坡的西北机器厂,起初是为了扩大战时纺织品的供应而创立的纺织机械厂,今天已成为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中国汽车制造公司为了生产汽车零件而自造精密车床,在解放后发展成为重庆机床厂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尽管条件更为艰苦,不适合发展大规模的工业,但红色装备制造业的种子已经埋下。例如,新中国成立后为中国机械工业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沈鸿,正是在抗战内迁的过程中,由上海前往延安,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发展装备工业的骨干人才。总之,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的装备制造业较二战前有了极大的发展,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小儿厌食吃什么药好
儿童便秘的治疗方法
小儿厌食症饮食禁忌
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外痔怎么办
更年期经期延长怎么办
-
贴片晶振的小型化带动未来的科技发展经济状
区块链 | 2019-07-16
-
京东联手中电信布局农村电商
区块链 | 2019-07-15
-
物联网板块投资价值体现重点关注受益股
区块链 |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