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工智能

图文机器红利能否重塑竞争力

人工智能  |  2019-07-25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先进工业国的经验是机器替代人工。以用工大户富士康为例,正在加大的使用。

谋求转型升级的湖北企业,如何应对?

两个多月前,红安县机械设备制造公司新厂投产,两台工业启动,它们挥舞手臂焊接零件,火花飞溅。

一台工业机器人价值780万元,生产率相当于20个专业电焊工。目前,该厂一个电焊工的月工资4000元左右,不包括其他福利。近两年来,电焊工工资每年涨幅高达50%。

红安县机械设备制造公司应用工业机器人生产效率相当于20名专业电焊工。

该公司董事长夏仁松说: 年轻一代工人,很难在短时间内适应电焊这个冷门专业,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工人稀缺,使用工业机器人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还节能降耗。

在武汉市汉阳区四台工业园,生产橱柜的武汉和美家居有限公司用一台智能锯板机替代人工,该公司董事长伊少平已经尝到 机器红利 。橱柜门板需要雕花,过去人工雕花,好的雕花师月薪上万元。201 年上半年,一新橱柜用上智能雕花系统,工人在电脑上输入花型,机器自动完成。

一新橱柜的一线工人平均工资从2012年的 000元涨到201 年的4000元。伊少平说,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企业需要寻找 机器红利 。未来,整个厂的设备都要用电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升级。

分析以上两家企业,智能机器破解了企业招工中的种种难题。但购买智能设备的资金从哪里来?

武汉江南集团总经理助理李鹏坦言,纺织行业利润薄,一台智能型纺织设备动辄上千万元,企业短期内拿不出这么多钱。

在武汉经济开发区,斯达日化公司正步入良性循环。去年,该公司购买一系列自动化设备,仅贴标机就价值十几万。 原来人工贴标签,12个人干一天的活,现在贴标机一个小时就干完了。 斯达日化总经理张进说, 12个工人,每人月工资2000元,一年20多万的工钱,贴标机使用一年,成本就赚回来了。

相比人工,贴标机既经济又高效,为何不早用?张进说: 以前公司需要现金流周转,人工工资按照月来结算,购置自动化设备,一次投入很大,影响现金流;今年银行授信贷款,公司立即购买了自动化设备。

银行为何愿意贷款?张进说: 银行也是企业,也要赢利,随着我们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品牌影响力增强,现金流得到改善。我们现金流越好,银行就越愿意贷款给我们。

分析斯达日化案例,企业转型升级,并非购买智能设备那么简单。无论使用企业自有资金,还是银行贷款,都依赖企业创造的竞争力。竞争又从何而来?它可能是创新和营销的结果,也可能是企业持续健康经营的结果。

企业转型升级是一个系统化、持续性的过程,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机器红利 能否重塑竞争力?这将考验企业家的智慧。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慢性病健康管理

高血糖是怎么引起的

化验血脂多少钱

母乳性性黄疸症状及表现
如何预防老年痴呆吃什么药
小儿积食发烧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