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数据

粮油国企联手能否与外资分庭抗礼权衡

大数据  |  2021-09-04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粮油国企联手能否与外资“分庭抗礼”?

10月26日,中储粮油脂公司与京粮集团正式签约合建油脂加工厂项目。双方共同出资15亿元,在天津建设大型油脂加工厂和储备库。项目建成以后,每年能够处理大豆150万吨,精炼毛油45万吨,并且有35万吨的仓储能力。此举被认为是国企联手向外资发起的挑战,对于提升国企话语权起着重要作用。

中储粮和京粮的合作可谓强强联合。负责中央储备粮油经营管理的中储粮自然具有很多先天性的优势,包括储备资金,仓储的成本和经营性成本。而京粮则有现成的火鸟、绿宝等食用油品牌。

区域性的强强联合有利于内资企业在小范围内取得市场优势,但从我国整个市场来看,国内油脂企业和四大跨国粮商(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中华油脂分析师郭清保在接受《中国产经》采访时表示。

四大跨国粮商霸占我国粮油市场已有多年,积累下了巨大的优势。有报道称,四大跨国粮商已控制了我国75%以上的食用油市场。中国97家大型油脂企业中,跨国粮商参股控股了64家。中国主要食用油品牌中,金龙鱼100%外资,鲁花49%外资。

近几年中国食用油市场价格几次大的波动,均与跨国粮油公司有很大关系。四大跨国粮商在中国市场表现得十分抱团。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油料分析师陈丽娜在接受《中国产经》采访时表示。

向道路交通事故人追偿。因此 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国企想要虎口夺食困难多多。国家曾多次把大豆和油菜子食品油脂加工列为限制外商投资类别。对央企的逆势扩张也大多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但效果依然不佳。

如今,被称为国产大豆净土的黑龙江省豆油市场也被外资渗透。外资布局再往北几百公里就到国境线了。黑龙江省祥源油脂有限公司总经理孙加锁在接受《中国产经》采访时曾如此感叹。

究其原因,我国的国企相互之间并没有外资那种默契,反而会相互拆台。为了各自的利益,各大粮油企业曾多次明枪暗箭地争夺过。中粮和中储粮一直关系不怎么好,是一对冤家。中储粮哄抬风波的幕后黑手很可能是与中储粮争夺粮食托市收购市场的两家国企。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说。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袁元表示,中储粮本应该是国家的大粮仓,这次与京粮合作,打的旗号是要平抑粮油的价格,但其更多的还是从经营目的出发,它是想赚钱。不过,由于其固有的优势,中储粮这样做很可能会伤害到同样正在布局油脂业的中粮和中纺。

几大粮油国企私底下的一些小动作阻碍了各方进一步的合作,也拖慢了民族企业抢夺油脂市场的步伐。我国每年进口大豆的数量越来越大,但在贸易市场的话语权却一直不高。按道理讲,我国的各个企业应联合起来,集中采购。但由于各大央企之间是竞争关系,这个想法至今无法实现。郭清保说。

为保障我国的粮油安全,尽快从外资手中抢回食用油市场控制权,我国就必须打破各大国企各自为营的状况,让其达成更深层次的合作。但单靠这几家国企是无法完成的,需要国家高层更进一步地介入。陈丽娜说。

昆明市白癜风医院
哈尔滨阳痿哪家好
本溪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