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数据

云計算無法忽視的六大本钱小廠商如何破局

大数据  |  2019-09-30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云计算无法忽视的六大本钱,小厂商如何破局

  中国的云计算是个快速发展的行业,业内里的玩家很拼,也围观了很多临渊慕鱼的人

  我在曾和很多人聊过如何设计、采购、投资或者监管云计算,现在将我的观点通过文分享给大家

  本文目标客户群,云计算公司的老板和雇员,云计算行业投资人,重大采购客户也要看看评估本钱

  要做好云计算必须的本钱主要分六大类,听我讲完这六大类成本,我再和大家聊聊谁有本钱优势,谁能如何发力

  1. 硬件成本

  硬件本钱主要就是采购服务器、交换机及其零部件的本钱,富豪大厂还会采购硬件负载均衡和硬件存储,科研大厂还会自研整柜服务器这里小厂商只能用媒体价买服务器,大厂商一次采购上万台服务器,能把供应商的利润压榨到低于余额宝收益

  我一直说 Intel 是云计算行业最大赢家,每个云计算大会 Intel 都会慷慨资助,因为只要你的技术选型不太生僻都要采购 Intel 的硬件

  2. 机柜本钱

  机柜本钱简单说就是电力本钱,电力是实打实的资源,不是摔一把钞票到地上就能买到电力,IDC 的不间断供电要求是等同于 ICU 病房的小型云厂商基本都是一个 13 安电机柜每个月花4五千块钱;大型云厂商都是自营无利润 IDC、整柜服务器、高效散热系统,虽然节能效力有夸大吹嘘的成份,但成本是远低于小型云厂商的

  3. 络成本

  络成本包含 IP 和带宽,租1小段 IP 不贵,但是可能有钱也买不到几万个 IP带宽是云计算运营的硬成本,大厂商的集采压价优势同样明显,而且大厂商还可以拉很多对等互联络节省资费此外还有还有 DDOS 问题、IP 段被污染问题、ICP 备案问题也在提高络本钱

  4. 闲置成本

  巨大的采购体量必然会造成极大的资源闲置,假设我一次采购上架 200 柜服务器,那就要售出 5 万台虚拟机才能充分利用硬件硬件从上架之时就在不停的折旧,但虚拟机能卖多快却不好预估;而你可以随时上线 200 个机柜,那就代表机柜和络也留了很多富裕

  理论上来说,大厂商规模大,留作富裕闲置的百分比会小一些,小厂商范围小,留作富裕闲置的百分比会大一些但之前从未有过需要机柜带宽加服务器一起做计划预估的情况,大厂商的资源估算人员未必估的够准确,不会是资源紧绷到过度超卖,就是大水漫灌一样的浪费;而小厂商的客户固定估算简单,就算资源不足也不是大所以闲置本钱这一块是各有千秋的,说不清楚谁的本钱更低

  5. 人力本钱

  作为云计算从业人员,感谢这个行业给我们带来了高薪对公司来讲,高薪招揽技术人才可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极大加快产品上线速度如果工资翻倍挖个技术人员,让某个项目提前半年上线,或多花了 200 万雇个 5 人小组,但融资金额多了 3000 万,从公司角度是包赚不赔的

  说技术人员的具体薪水有点泄密,我们八卦一下某些销售人员也能惊掉外行的下巴一个智商和沟通能力都正常,无任何特殊社会资源,公司商机正常分配的商务客服级销售人员,他们的底薪和提成是其他软件行业销售的 倍;别说你不信,刚确认这个消息的时候,我也郁郁寡欢了好几天

  那些自负盈亏没有 VC 资金支持的老一代厂商都在尝试转云,但他们的员工待遇太低了,在抢人大战中没有任何胜算,从某 su 出来的技术人员体验最深

  6. 市场本钱

  云计算企业的企宣和会务的本钱能比传销公司还高,以某最火 runtime 环境为例,据知情人士泄漏该行业的初创公司 50% 的本钱用在企宣了每年到开各种技术会议的时候,机票酒店都会涨价,大量二手售卖会议赠品,也是一片繁华景象

  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大公司的云计算分舵都不愿意这样烧钱,但你不烧钱市场就会忽略你的存在上文说到一些普通销售靠公司分配商机,也和强大的市场引流(烧钱)能力有很大关系,只要产品过硬多参会总是不亏的

  综合评估

  综上所述,前三条本钱都是大厂商比较小厂商占据绝对优势,但大厂商之间的成本区别并不大,由于硬件降价折扣是有底线,全国能拿到便宜服务器、机柜和带宽的厂商肯定超过十家了企业客户是理性选择供应商,并不会盲目黏在一个平台不走,而各厂的技术差距早晚是能追平的,后入场的大玩家一样有插足分羹的机会

  小厂商的机会集中在如何避免同大厂商在前三条上正面竞争,少丢分或不丢分,然后在后三条上发力破局首先,天使和 A 轮的小厂商,开创人大都是业内知名人士BCD 轮的小厂商抢人的姿式超级凶残,烧点工资快速刷出产品线和销售额,VC 也会很开心小厂商可以保持灵活的身姿、手握精兵团队,而大厂商由于决策链太长,庸才冗吏太多,后三条很容易丢分

  小厂商并不是毫无胜算,乃至活的比过去更好,因为大厂商在完成培育市场教育客户的工作,小厂商在现状下可选的策略非常多,我简要描写一下

  1. 小厂商可以做私有云,硬件机柜和带宽成本让客户来承当

  2. 小厂商有本身灵活性,售前阶段技术总监亲自出马很容易吹死大厂商的普通职员,出了故障 CTO 挂帅快速解决故障;而大厂员工吹牛怕是过不了法务这一关、没高层和公关确认都不敢承认平台有故障

  3. 小厂商可以做特定领域的公有云,其短板不明显还能发挥其他长处以某云存储为例,因其巨大的磁盘采购量磁盘价格已经很低了,其技术选型尽量廉价通用,又找回来一部分硬件本钱云存储习惯做 CDN 源站不需要 BGP 带宽,络本钱也很低

  4. 小厂商可以直接用大厂商的资源,比如一些 PaaS 和 SaaS 厂商的海外节点,可能就是租的两 A 的虚拟机但你让 3A 去租 3A 的虚拟机去做自己的海外节点,这爆出来就是笑料了

  5. 小厂商可以卖股份给大厂商或大客户,或者和 IDC 组成利益共同体由于大厂商也知道自己神经末梢太长,陈腐组织太多了,急需新鲜血液补充

  6. 小厂商相对大厂来讲足够中立,客户可能和大厂云的兄弟部门是直接竞争关系

  至于最近谈的很火的云厂商顺势做企业服务,其实大小厂商都做的不太好,很难说谁有本钱优势,我会在产品篇和盈利篇里做进一步说明

优卡丹小儿氨酚烷胺颗粒一天吃几次
3岁小孩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小孩不消化家里备什么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