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数据

加快供给侧改革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大数据  |  2019-08-27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 加快供给侧改革 推动产业经济发展 物联中国

  日期: 09:51: 6来源:物联中国 点击:50 次 核心提示: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 9%,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 6%, 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 2%, 月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9%, 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 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2%, 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9%。对于经济数据,不同的研究人士根据其理论结构,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 乐观派人士认为,GDP增速超预期,出口和消费贡献上升;内外需回升带动工业生产回暖,中游和高端制造业全面复苏。 月和一季度数据预示,出口、制造业投资等带动基建、房地产投资、民间投资等回升在需求侧支撑经济新周期,但未来库存回补接近尾声和金融去杠杆是拖累因素。乐观派认为,虽然近期金融去杠杆、房地产调控等对股市有一定影响,但股市将在新周期中,由低估值技术创新带领真成长并具有改革红利的行业引领,未来乐观看好。

  悲观派人士认为,由于经济活动存在上下游之间、内外部之间的传导过程,故去库存去产能会出现 时滞 现象;由于经济活动的这种 时滞 ,乐观派认为的周期性行业回暖或新一轮经济周期的崛起,不过是经济下行中长周期中的短暂反弹。自2016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对楼市的调控力度不断加大,限购、限贷、限价等措施在越来越多的城市推出。

  笔者认为,虽然乐观派与悲观派都有其理论和事实依据,但仅仅就数据作出判断,并不是很全面。要准确判断当前经济运行的 实况 ,需要作全面分析,而不能仅仅盯住具体事项用放大镜或显微镜去观察。

  根据宏观经济数据研判,中国经济存在10年、12年和 0年不同的周期情况。首先,中国经济存在明显的 0年周期律。第一个五年计划(195 年至1957年)实施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195 年至198 年计划经济占主导时期;1984年之后,经济周期市场因素开始发挥作用;2014年以来为中国经济新常态期。这是分析2017年经济周期位置的前提。

  其次,2017年中国经济正处于周期交集期,因此,不同的经济学家就会根据不同的周期尺子,作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如何正确判断2017年周期位置,用乐观派的10年周期尺子衡量,宏观数据明显指示经济复苏启动;悲观派用12年周期尺子衡量,认为漂亮的宏观指标是 幻觉 ,经济仍会下行,只是时滞的表现。笔者认为,2017年是经济上升与下行两种力量交织期,需要政策创新与调控适度平衡,以对冲群体在地产投资上的非理性行为造成的风险。

  第三,2017年一季度出现超预期的经济企稳景象,当前的宏观数据已经充分反映了供给侧改革的成果。

  第四,随着 一带一路 倡议红利期的到来,出口将对宏观经济增长起正效应。传统产业现代化、信息化将通过国企混改激发活力的概率大增。

  最后,201 年后,我国GDP增长波幅已经处于新常态。宏观经济周期不会消失,只是波幅已然不同。2017年经济短期指标如GDP、PPI、PMI开始向好,产业资本去库存、去产能似乎正在结束,经济研究机构和人士中的乐观派因此出现;金融资本正处于去产能去杠杆的过程中,由于金融资本特别是银行保险和类金融之地产业市值占比大,传导行业广,相关经济研究机构和人士中的悲观派因此出现。

调理小儿脾胃虚弱的药
孩子积食发烧怎么办
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肠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