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一位京剧老人
照片上这位慈祥老人,是京剧史上绝无仅有的艺术大家!我所以用“绝无仅有”来形容老人是因为,自从徽班进京二百多年来,没有一个艺人象他一样涉足行当之多,演绎角色之广,生,净,丑,末无一不会,文武昆乱无一不精!
在《金沙滩》中饰杨七郎,凡看过这张照片的业内人士,无不为这脸谱,这架势赞叹。
铁龙山中饰姜维
挑滑车中饰高宠
九江口饰张定边,记得第一次站在这照片前,面对着这眼神我都会觉得后背发凉。这出戏我在恢复老戏后有幸亲眼台下观看过,当时您已经五十开外,艺术上越发的炉火纯青。虽然时隔三十年,我依旧记得与华云龙的对儿戏,审胡蓝和最后的跑船…您演的过瘾,观众如痴如醉!
响马传饰秦琼
酒丐中饰范大杯 虽然今年也看过一脉相传的年轻一代演绎该剧,坐在剧场里看学生们努力的样子,怎么都感觉不到看先生照片那扑面而来的仙气儿…不得不承认,对艺术的理解永远也赶不上前辈了。
红灯记饰李玉和
李玉和
现代戏《六号门》
这是文革后演出的《九江口》
您文革后的戏我都看过,《甲午海战》《三打白骨精》《大名府》《武松》《九江口》…无一不精彩,许多片段虽然时隔三十多年,仍给我留下深刻的记忆。那时我是台下的观众,眼睛看到的是舞台上的剧中人,耳朵里听到的是兄长口中非常严厉的老师,时常会有“今天某某挨骂了甚至挨打”的片段,听得我感觉您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艺术家。
真正走进您是九十年代初的中秋节前,第一次去家里我非常紧张,生怕哪里不得体被您责罚。事实与我想象的相去甚远,热情的接待,慈眉善目的笑脸让我感觉到您与别人嘴里的先生判若两人。您没有因我胡乱的插话,不礼貌的打断您的聊天而有丝毫的不高兴…从此我越发的喜欢这位老人,每次跟您聊天都是非常幸福的时刻!
与您在一起的幸福时光
随着接触和陪伴的时间增多,逐渐感觉到您是个非常真实的老人,一个非常纯粹的艺人,绝对不会去趋炎附势,攀龙附凤,更是谢绝一切社会上的找上门来的宣传采访,您认为那些新闻传播都没有任何意义,对那些的奉承溢美之词甚至会当面责骂。您在戏校教学时,会用自己的课时费给学生补充营养。在当今物欲横流,徒有虚名的专家艺术家泛滥成灾的时代,您完全可以以自己的能力,指点一些已经小有名气的演员,借以宣扬自己,但您不屑这样做,甚至避之犹恐不及。
晚年您身体健康出现问题的时候,一下把嗜好了几十年的烟酒全戒了。出门您会对我说“孟,咱走吧”外出看戏或吃饭,您只要心里不舒服也会对我说“孟,咱回家吧”想想这些年开车带着您走过的每一个地方,去任丘吃饺子您亲自调馅,去涿州吃打卤面,您去我送您到机场…留下的都是满满的温暖和幸福的回忆。近三十年了,您给予我的永远是毫无保留的信任,这信任令我至今回忆起来还会感到非常的自豪。还记得一次我去家里,在楼下遇见您,问“您干嘛去呀?”您说“你先上楼去吧,老婶儿在家呢,我去量血压,马上回来”说完骑上自行车就走了,望着您离去的背影,很难让人相信已是耄耋之年了,我在兴奋老人身体硬朗的同时,也在隐隐担心您的安全。
最难忘与您的最后一面,那时您说话的声音都很小了,我说“您好好的,记得吃大虾”您出乎意料的伸出手来要和我握手,当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握住您的手时,心里往下一沉…隐隐觉得这是告别…还是最后一次的托付…,中秋月圆之夜,您挑了个好日子,走的很安详。走笔至此,泪眼模糊,心痛欲绝…
时空无尽,思念无尽,每每回忆起和您相处的片段,您身上的那种纯粹的光芒让爱您的人很难割舍,“不侍权贵,懒理江湖”您同意我这么说吗…此一去,京城下了两天雨,清洗了您出发的路,小孟愿您从此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真的还想听您再叫我一句“孟,咱回家吧”您不怪我太贪心了吧!
叩首!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京剧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京剧走遍世界各地,成为介绍、传播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媒介。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中国。在2010年11月16日,京剧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