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打印人体组织器官不久将能临床应用
随着的发展,打印一栋房子已经不是梦,然而人体的骨骼、血管甚至心脏等器官坏了,是否也能通过技术复制一个呢?这个想法或许不久后也能变成现实。
10月29日,武汉协和 D数字骨科研发中心正式揭牌,这是华中地区最大的 D数字骨科研发中心,主要任务就是研发打印人体组织器官,应用到医学临床中。
D打印技术频频用于治疗
一名19岁小伙子右胫腓骨骨折,协和医院医生通过 D打印机,按1:1打印出一个骨头模型模拟手术,比X光片、CT、磁共振更直观,医生准确了解其伤情后,实际手术只用了45分钟,由于手术精准,患者一周后便康复出院;去年5月,河南一名6岁男孩因车祸失去左手半截手掌,协和医院联系厂家,利用 D打印技术,为他制作安装了一个机械手,通过手腕活动的力量来控制,实现了基本的抓握功能 近年来,这样的案例频频上演。
据悉,在汉召开的武汉协和第五届国际骨科高峰论坛上,来自全球顶尖的骨科 大咖 就对数字骨科提出了很多想法。会上,武汉协和 D数字骨科研发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将致力于推动临床骨科技术的飞跃发展。
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院长邵增务教授说,随着 精准医学 概念的提出, D数字骨科为实现这一理念提供了可能, D打印技术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武汉协和 D数字骨科研发中心 顺势成立,抢占先机,同时也开创了国内医工合作之先河。
打印血管角膜或率先突破
此次成立的武汉协和 D数字骨科研发中心,是华中地区最大的 D数字骨科中心。中心将主要进行体内植入物打印和椎间盘、血管、角膜、软骨、脊髓打印的研究。
邵增务教授介绍,目前研发中心已经引进了国际上最先进的金属 D打印机,承担上述打印任务,相关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在打印椎间盘、血管、角膜、软骨、脊髓5个子课题中,邵增务教授预计,从复杂程度上分析,可能会率先从 D打印血管和角膜上取得突破。这意味着,一旦成功,血管疾病患者就有了很好的替代治疗方式,而角膜病患者也不必再苦苦等待移植角膜。
患者有望装上打印的假体
那么对于广大患者而言,什么时候才能用上 D打印的人体组织呢?邵增务教授介绍, 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运用有四个层次:第一个是体外模拟,针对各种骨科肿瘤、严重创伤(如关节面骨折),通过CT、磁共振检查后,将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复制出原始模型,方便医生加深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模拟手术,从而在手术时准确、直观定位,缩短手术时间;第二个层次是打印内置物,根据患者的病情、身材进行个性化定制, D打印出各种人体骨骼部件进行植入;第三个层次是细胞打印,目前尚处于试验阶段;第四个层次是器官打印,例如打印更加复杂的心脏等器官,这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如今我们已经实现了第一个和第二个层次的运用。 邵增务教授介绍,实际上, D打印技术体内植入物,在协和医院已经成为了现实,技术上并不存在问题,目前主要是政策法规上有障碍,相关审批程序复杂,此外还涉及一些医学伦理问题。邵增务教授颇有信心地说, D数字骨科是未来的趋势,相信审批和伦理等问题很快会得到解决,不久后临床应用会获得国家许可,患者体内能装上 D打印的假体。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用量弥勒灯盏花药企怎么样
精神焦虑抑郁消化不良肠胃痛
-
活下来的团购网站将是未来的骨干力量
大数据 | 2019-07-16
-
晶科电子高密度倒装芯片焊工艺欲摘封装器件
大数据 | 2019-07-15
-
用区块链物联网重新定义供应链
大数据 | 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