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数据

油价涨钢铁价格也涨

大数据  |  2020-02-01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油价涨钢铁价格也涨!车市习惯了降价

  6月,夏至刚过,酷暑即至。凡经济条件允许的中国人,在这个季节都在打算着买一辆车,让自己的日子过的舒服些,况且,汽车价格已经降到了大多数城市居民都能承受的价格范围。从3万块的奥拓、QQ,到十几万的福克斯,再到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奥迪、宝马们。其丰富程度令人眼花缭乱。况且,这其间还夹杂着以各样名义不断“新”上市的各类花样翻新的型。

  油价压力:对于汽车制造商们而言,这本应是个销量应该些许上扬的季节。然而油价忽然上涨,6月20日凌晨起,汽油、柴油价格每吨提高1000元,折合每升约分别提高0.8元和0.92元。与以往油价小幅上调不同的是,此次油价每升上涨近1块,是近年来油价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

  油价的调整显然与国际油价继续直奔140美元大关紧密相关,只是出于经济安全的角度考虑,中国的油价一直在缓慢地跟着全球油价上涨的速度调整。外电最新消息显示,非洲尼日利亚的石油大幅度减产,并可能抵消沙特决定增产石油的效果。石油从未如此紧俏。

  油价的继续上涨打击了人们的购买热情,尽管这几天各个汽车厂商趁着油价不断地宣传自己的车子如何省油,尽管他们同时不断地宣传他们在电动车领域忽然取得了重大“突破”。

  但人们购车的压力并未因这些花哨的花边而有丝毫减少。

  这意味着,在2003年开始的增产大跃进之后,已经处于饱和状态的中国汽车市场,将有更多的车子卖不出去。体现到汽车制造商销售终端,便是存货的大量积压。

  供大于求,最终效果便是人们每天都能看到的降价新闻,在降价的总体主题下,各种花样儿的降价层出不穷。车市很早便已经像今天股市一样,人们看到只能是不断的下行。

  人们已经习惯了降价,涨价的车子在现行市场环境下显然卖出不去,尽管有部分企业曾经以涨价炒作,最终的结果还是被降价的洪流湮没。

  利润空间还在不断地被挤压。品牌带来的附加价值功能不断贬值。

  产能过剩:2008年中国汽车产量将超过1000万辆的目标。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市场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产能过剩只能有一个结果,恶性竞争。恶性竞争的外在表现便是失去理智的价格比拼,赔本儿赚吆喝,当年在手机领域出现的问题,同样会在汽车业出现。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在这一轮竞争中,油价造成的滞销拖累、车用钢板价格的大幅上升、恶性竞争的价格比拼。最终的结果仍然是淘汰。

  而能够躲过这一场即将到来的暴风雨的企业,核心的生存能力是雄厚的资本支撑,而这一要求对于大多数自主品而言,无异于寒冬里买不起棉衣的尴尬。在国家整体银根紧缩的背景下,自主品牌的生存将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温总理说,“2008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2008年,也将是中国汽车业困难的开始。

吃什么活血祛瘀最快
急性心源性脑栓塞治疗方法
扬州牛皮癣医院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