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们支付战再打响
阿里们支付战再打响
最近,在对个人来说最常去的三个地方都省了钱。而为了这点小实惠,自己竟用了三种不同的支付方式。
首先是7-Eleven,使用带有闪付(QuickPass)功能的银联银行卡,买了8元的小吃减了7元,消费了一顿最便宜的早餐;然后是麦当劳,使用的扫一扫二维码支付,满25元减10元,吃了一次15元的巨无霸套餐;最后是在今天的家乐福,使用支付宝APP支付,一大袋子零食打了个8折,省了20元。
相比于去年同期铺天盖地的宣传战,最近各家似乎都低调了许多。但事实上,在沉寂了一段时间后,中国银联、腾讯和阿里巴巴之间关于支付的战争已悄然重启。
首先,这是对一个场景的争夺。
不论是用哪一种方式付账,其背后都是在实体商店的同一个支付场景。在支付宝和支付涉足线下之前,其一直是银联一家的地盘依靠着商户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和一份7:2:1(发卡行、收单行、银联)的分成协议,躺着赚钱。
其次,这也是两种技术的博弈。
银联的闪付功能基于IC银行卡或智能上内置的NFC近场支付芯片。类似的不少城市通行的公交卡,其通过挥卡的形式实现小额免密免签(单笔消费额低于300元)的快速支付,以替代此前相对繁复的刷卡、输密码、签单的支付流程。而和支付宝则都是基于各自的APP,采用二维码或条形码扫描的方式进行支付。
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个人感觉还是NFC的技术更便捷一下,事实上其只需要贴一下POS机就万事大吉了。而扫码支付则需要打开和支付宝的APP
,启用摄像头和对应的扫码功能,联确认后才能完成支付。
但最终,这是三方势力的战争。
作为既得利益者和有利可图的裁判员,银联显然是守城的一方。去年3月,央行紧急叫停了由第三方支付平台主导的虚拟信用卡和二维码支付业务,核心的理由是潜在的安全性问题。当时即有业内分析揣测,这实质上是银联仗着央妈打压竞争对手。
是真是假不好说,但支付宝和支付的确动了银联的奶酪。尽管前两者只是在商户与消费者之间多加了一道中间介质,但却占有了当中最大的红利不仅是直接吞掉了银联的收单业务收益,还夺走了商户资源、交易信息和消费者数据,银行就此失去了用户几乎所有的消费信息。没了这些大数据,金融机构也就没有了判定用户财务状况、识别用户消费需求的能力。
实际上,银联所主导的NFC与阿里巴巴、腾讯主推的二维码支付之中最大的区别便在于:前者仍然是银行卡,智能的NFC支付也相当于银行卡内置在了设备中;后者则是一个由银行卡向支付平台进行充值,再由支付平台进行支付操作的流程,这是银联体系下的一个国中之国。
不过,面对互联金融咄咄逼人的势头,银联也并非只有政策的大棒。在刚刚过去的11月,银联联手国内多家主流银行推出了云闪付协议,从而统一了此前各自为政的NFC标准。按照银联的规划,到明年4月时,国内各大银行搭载银联芯片的IC信用卡将全面支持小额免密免签功能。而就在这两天,中信银行的个人上银行页面低调上线了Apple Pay、Samsung Pay的相关图标,备受关注的苹果及三星的移动支付服务入华似乎也已蓄势待发。
根据第三方调研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分别为2.8万亿、3.5万亿、4.4万亿元;而上半年国内支付和购用户规模则分别达到了2.76亿和2.7亿,同比增长26.9%和14.5%。在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面前,不论是守城的银联还是攻城的阿里巴巴和腾讯,在移动支付领域,新老势力之间都有一场不能输掉的战争。
当然,对于你我这样的消费者来说,更关心的是大佬角力之后能拿到的实实在在的实惠。而在这一竞争白热化加关键的时间节点上,三家也许仍然会坚持不懈的帮你省钱甚至为你付账。比如,本周的双十二?
小儿积食发烧症状薏芽健脾凝胶小孩子脸发黄怎么回事
云南生物谷灯盏家族生物谷灯盏花药业生产技术
云南生物谷药业灯盏细辛
-
活下来的团购网站将是未来的骨干力量
大数据 | 2019-07-16
-
晶科电子高密度倒装芯片焊工艺欲摘封装器件
大数据 | 2019-07-15
-
用区块链物联网重新定义供应链
大数据 | 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