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为金融业带来新契机
物联为金融业带来新契机
随着物联技术在全球范围的广泛应用,物联+金融这一新业态也应运而生。简单来说,物联金融就是将传感器、数据采集等物联技术应用到金融领域,增强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建立更为客观的信用体系。
上图 依图科技的蜻蜓眼人像平台可实现人脸识别、实施布控、过往路人查询等功能,有效协助警方破案。
中图 阿里与上汽联合打造的荣威RX5实现了人与车的互联,通过智能系统,车主可以从端实现远程车辆控制等功能。
下图 徐工集团的重型机械物联微缩模型。本报曹力水摄
物联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将深刻改变银行、证券、保险、租赁、投资等众多金融领域的原有模式,孕育出智慧金融,为我国建设金融强国贡献力量。日前,在江苏省无锡市举行的世界物联博览会上,专家们就物联金融的广泛前景展开了讨论。
信用体系更客观
在很多人看来,物联金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中国民生银行副行长石杰认为,物联金融是真正意义上的智慧金融,是一种全新的金融业态。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物联金融的实质就是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三流合一的探索。
在这种探索下,通过打通线上线下的各类数据,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连接,在信息对冲中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和商业运营模式。石杰说。
相较于耳熟能详的互联金融概念,物联金融还处于萌芽时期。中国经济信息社董事长焦然认为,互联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众所周知,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典型代表物联,虽然还处于初创期,但有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核心驱动力量的可能,给金融业带来新的变革契机。
互联金融和物联金融的差异在哪里?业内人士认为,主要在于信用主体的差别,互联金融是面向人的信用体系,而物联金融则是面向物的信用体系,也就是说,物联金融是变主观信用为客观信用。
从信用角度而言,物联某种程度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互联。无锡物联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认为,在互联上,用户只能看到人为输入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主观处理,有可能是不真实的;物联中,所有的信息都来自物联体系架构终端,都是客观、真实的,物联金融的信用体系更为客观。
从世界范围来看,物联金融的竞争大幕已经拉开。焦然表示,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在物联金融领域的布局正在加速,美国已针对物联提出六大领域的智慧行动方案,其中之一就是建设智慧金融。
动产融资领域率先突破
在我国,尽管物联金融概念才刚刚提出,但在诸如动产融资等领域,已经取得一些实质突破。刘海涛表示,据统计,我国约有70万亿元至80万亿元的动产,其融资比例还很低,一旦动产被有效盘活,将极大促进市场活力。
长久以来,动产融资一直难以获得商业银行的青睐。银行从业人员说,由于房地产等不动产具有不可转移、归属明确等特征,商业银行融资相对放心,因为不动产能够看得住;但因为动产具有流动性较强、易变现等特点,银行担心看不住。
物联金融的应用,能够实现动产的全程监管、全程感知,有效解决重复质押、虚假质押、动产转移等一系列问题,降低了动产的质押风险,还有望使长期供应链金融破题。对银行来说,拓展了业务,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对商家来说,动产资金得以盘活。
物联金融将动产变为不动产,释放上万亿元资本,引领实体经济蓬勃发展。物联博览会期间发布的中国首部《物联金融白皮书》这样写道。
当前,一些商业银行已加速物联金融布局。平安银行在动产融资业务中引入物联传感设备智能监管系统,实现了对动产的识别、定位、追踪等智能化管理,赋予动产以不动产的属性;在物联智能仓储方面,平安银行与上百家重点港口、大型仓库和物流园区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
随着我国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突破,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望进一步解决。石杰说,在物联背景下,采集企业信息的边际成本近乎为零,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银行可以作出更及时更准确的反应。
石杰认为,未来银行风险体系有望从主观的信用模式走向客观的信用模式。借助物联先进的质押系统及数据支持,使银行及时掌握企业情况,实行按需贷款,按进度放款,并可据此实行检查。
无锡市被誉为中国物联首航之城,较早开始物联金融技术应用布局。无锡市副市长王进健说,近年来无锡市依托物联产业蓬勃发展的优势,在投资、银行和保险多个领域展开探索,已同多家金融机构开展了合作。未来,无锡将依托国家传感创新示范区的优势,继续积极探索在仓储、货运、公共服务领域物联金融的发展模式。
合力保障金融安全
作为一个新兴业态,物联金融在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物联金融白皮书》提出,物联金融还有系列问题亟待解决,核心技术亟待突破、规模化应用亟待形成;监管政策方面还是空白;应用范围方面还有待拓展,当前物联金融的应用范围非常有限,应用广度和深度远远不足。
与传统络攻击相比,利用物联设备攻击的破坏力也是惊人的。焦然说,今年10月份,美国部分地区遭到大规模的络攻击,大量热门站无法登录,两轮攻击造成络瘫痪持续了6个小时,络安全机关的分析显示,绝大部分攻击来自摄像头等物联设备,这说明安全威胁正在向物联领域延伸。
提升物联金融的安全性
,首先需要制度设计的突破。需相关主管部门尽快调研物联金融业务需求,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物联金融健康有序快速发展。《物联金融白皮书》建议。物联金融的制度规范需要有预见性。金融行业对资金安全、信息安全的要求更高,因此物联金融安全在设计之初,就要融入安全基金,在感知、传输、数据处理等多层面构筑安全体系。刘海涛认为。
焦然坦言,物联金融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实际投入应用还不多,有必要对我国物联金融发展开展前瞻性研究,同时提早谋划,制订高层次物联整体发展规划,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尽快构建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加强物联金融人才队伍建设。
宝宝不消化吃什么宝宝健脾胃的药有哪些小孩脸色发黄珠海妇科医院咋样重庆五洲妇儿医院专家
颈动脉斑块吃通心络好用吗
-
中国惨绝曼联被利物浦虐哭保级队都没这么惨
云计算 | 2020-09-10
-
高雄市政府证实鸿海确定投资高雄购12万坪
云计算 | 2019-07-16
-
毛小平培育领军企业加速推进物联网产业
云计算 | 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