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芯片

物聯網OS上演百家爭鳴

芯片  |  2019-09-16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每一个伟大的时期都需要一个伟大的操作系统(OS),这仿佛成了科技圈儿的铁律PC时代有Windows,移动时期是iOS和安卓齐飞,那现在的时代谁将是王者环顾四周,我们会发现,想称王的OS太多了这是一张长长的名单

  虽然有英雄不问出处之说,但是我们还是好奇这些物联OS都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归结起来它们的出身分为4类:一是微软、谷歌、苹果这类传统OS豪门,开疆扩土到了物联领域;二是原有的嵌入式OS玩家,如WindRiver、Green Hills,之前只是默默地在垂直市场耕耘,现在终究发现自己做的事儿有机会站到聚光灯下了;3是众多极客在开源社区的贡献,物联给他们的工作成果提供了更多落地的机会;四是一些“不务正业”的厂商,拍马来凑热闹,如做处理器核的ARM,做WiFi模块的庆科,做终端产品的华为、海尔等等,“在物联产业价值链格局未稳之时,靠OS卡位”,当是他们的潜台词

  物联碎片化的特性,注定了很难由一家OS一统天下,这为一众物联OS提供了生长的土壤,大家竞相取长补短,在利基市场中立稳根基不过,虽然这些物联OS形态各异,但是在产品设计的一些诉求上却惊人的一致比如:

  轻量级,可裁剪:大家都在宣称自己的Size小,饭量少(资源占用少),符合物联的调性OS开发者还会根据应用场景的差异,将OS裁剪成不同的版本,满足目标用户的口味

  安全性:这几乎是物联OS的标配,商业版本也总是以此为卖点,让用户心甘情愿地掏钱毕竟,数字世界的一个BUG,可能就是物理世界的一场灾难,马虎不得

  连接性:无需多解释,物联OS如果不支持无线连接,都不好意思出门吧

  配套资源:实际上很多物联OS提供的,已经不限于OS本身了,丰富的协议栈、中间件等配套软件资源,可以让用户用起来更省心所以做OS,往前走,就成了做生态,一不小心就玩大了或换个角度看,有更加健全生态系统的公司,才更有可能在物联OS上成事儿

  即使有了上述的共性,让用户在几十个OS里面做选择,仍然不是件轻松的事儿由于OS已被它们的开发者剪裁得七七八八,所以如果从软件功能上比较,缺少一个统一的标尺最可行的思路,还是要从终究的运用动身,按“需”索骥其中需要斟酌的有几个最基本的要素:

  首先是本钱拜互联思惟所赐,现在做开源物联OS的越来越多,而且还都有“不赚钱,先做事儿”的情怀(固然背后可能有各种金主的支撑)一些商业OS公司,也在试水开源、半开源的策略,或积极参与开源OS项目这让物联OS的获取本钱大为下降不过从后期的使用成本来看,还是要综合斟酌OS开发工具和资源的便利性,和持续的支持服务能力毕竟,拿OS做个极客项目玩玩,和做一个商业化的物联产品是两个概念

  其次是支持的硬件虽然都宣称是“轻量级”,但物联OS之间在硬件运行环境上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我们可以粗略的将其分为两类:运行在性能比较强劲的微处理器MPU(如x86,ARM Cortex-A架构)上、资源耗用更多的大块头,和支持微控制器MCU(如ARM Cortex-M架构)、更加轻巧的小家伙前者中常常是传统的OS厂商更有优势;而后者市场竞争的火药味渐浓,由于可以想见,未来基于MCU的物联装备将是海量的也会有OS表示可以“通吃”两类硬件环境终究选谁,还是要取决于最终产品的运用场景

  第三是实时性部分会更强调实时性,这就需要选实时操作系统RTOS,这种类型的OS能够实现多任务处理、调度和优先处理任务、多个任务之间资源共享,固然系统也更复杂如果没有实时性的斟酌,则有功耗更低,资源要求更少的OS可供选择,这类OS也是近期市场成长的热点

  说了很多,最后上名单这是目前我们能够在市场上观察到的比较活跃的、宣称以物料为奋斗目标的OS最终,竞争后的市场洗牌在所难免,不过既然来过,他们今天每一分努力应当获得关注和尊重

便秘什么原因引起的
小孩子脸发黄怎么回事
孩子流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