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芯片

人工智能的未来潘多拉的重启

芯片  |  2019-08-17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物联中国

  日期: 11: 2:57来源:物联中国 点击:502次 核心提示:人类的大脑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它真的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吗?意识的本质是什么?自由意志会不会仅仅只是人们的一个幻想?另外,人与非生物智能的区别到底什么,二者之间的界限真的清晰可见吗? 人类的大脑是如何演化而来的,它真的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吗?意识的本质是什么?自由意志会不会仅仅只是人们的一个幻想?另外,人与非生物智能的区别到底什么,二者之间的界限真的清晰可见吗?文本将为你一一带来解答。

  或许,迟早有一天,人们会失去关于自由意志的所有希望。那一天对人们而言是好是坏,目前没有谁能够说得清楚。一切都还在路上。然而,终点却不会太远

  大脑的诞生:演进的故事

  在某些人眼中,是上帝创造了这个世界。而在另一些人眼中,这个世界不过是无穷多可能的平行宇宙中信息最为丰富的那个 那些没有信息的,无聊的宇宙,可能已经在演化的过程中便已经消失了。

  人类的进化故事是从许许多多的抽象层面展开的。也许最开始,生命的起点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碳原子。然而,我们却不可以小瞧了它。因为,正这个小小的碳原子通过四种不同的方式相互联结,从而才创造丰富的信息结构,继而形成了更多更为复杂的分子。结果是,物理学催生了化学。

  大约十亿年后,又有一种被称为DNA的复杂分子逐步进化完成,它能够编码长串的信息,并按照程序来编译出生物。由此,化学又催生了生物学。

  此后,生物体以快速增长的速率进化出了神经系统 这是一个用于交流和决策的络系统,我们正是通过它来协调越来越复杂的生理结构和行为。神经元组合成的神经系统聚合成了能够实施智慧行为大脑。这样,随着大脑成为储存和处理信息的前沿,于是生物学便又催生出了神经学。

  人类就是这样,从原子到分子,再到DNA、大脑,这样一步步演化而来的。

  大脑的高级功能:人类独有的天赋

  哺乳动物的大脑具有一种其他任何类别的生物都没有功能 我们可以根据等级的高低来思量或理解由多种分子组成的复杂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各种不同的分子是按照同一模式排列的,这一排列模式同时也是一种符号,之后也会作为一种分子而被用于一种更为复杂的结构中。这种能力产生于一种被人们称为大脑新皮质的结构中。就人类而言,这种能力更为复杂,同时,也更具潜力。此种模式被定义为想法。

  通过永无休止的循环过程,我们还可以构建出更为复杂的想法。这类浩大的递归链接的想法则被我们定义为认知。认知基础是智人才有的,而且认知会基于其本身而进行演化,呈指数级增长,并代代相传下去。

  而人类的大脑则产生了另一层级的抽象意识 我们在利用大脑智能的同时还具备另一种有利因素 手。我们可以用手来制造工具,从而实现对环境的掌控。这些工具代表着一种新形式的演变,技术由此产生。正是基于这些工具,我们的认知基础才得以无限的发展。

  口语是人类的第一个发明。它使我们能够用不同的话语来表达心中的想法。随后诞生的书面语则使我们能用不同的形式来表达我们的想法。书面语言极大地扩展了我们无外力援助的大脑的能力,使我们能够维持并扩充我们的认知基础。这便是一种递归结构化的思想。

  黑猩猩虽然也能通过简单的训练实现与人们的沟通,然而它们的表达几乎只限于简单名词-动词的语句,而不能表达复杂事物的无限扩展。而这正是人类的特性。例如,哥伦比亚文学大师马尔克斯曾写过一个六页篇幅的故事 《最后的鬼魂之旅》。通篇,只有一个简单句!

  因为抽象意识水平的不断提升,人类世界出现了一个固有的不断加快的演化进程。其产物的复杂性和能力皆表现为指数级增长。美国哲学家库兹韦尔把这个现象定义为加速回报定律(LOAR),并指出,该定律与生物和技术的演化有关。技术演化进程不可避免带来计算机能力的进化,反过来又扩展了我们的认知基础,使我们能够通过某一领域的广泛联系来了解另一领域的知识。络本身就是一个有能力实现等级划分的系统 络包含着大量的知识,同时又能够维持其内在的结构。

  对于大脑的模仿:更加智能的机器

  除此之外,人们还开发了其他工具。通过利用它们,我们已能够用精确的信息术语来理解人类的生物学。我们现在正以极快的速度利用逆向工程分析生物学的构成信息,甚至包括大脑的信息。在过去的20年,世界已测序的基因数据每10年就会增加一倍。现在,一项涉及到成千上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宏伟工程正在进行中 人们正致力于理解智能程序的最好范例 人类大脑。

  库兹韦尔评价说,这是人造机器文明史上最为重要的一份工作。

  这项工程的目标是要精准地了解人类大脑的运作机制,然后通过这些已知的办法来更好了解我们自身。甚至在必要时修复大脑。而最激动人心的,则莫过于利用这些信息去创造一个更加智能的机器人。

  在《人工智能的未来》一书中,库兹韦尔提出了思维模式识别理论*(见下文批注),该理论描述了大脑新皮质的基本算法。以前专属于人类智能的许多活动,现在能够完全由电脑控制,更加精准,范围也更加扩大。从远程交流,到地理追踪,从医疗诊断,到商业辨伪,从飞机武器,到工场设计,它几乎可以应用于生活的全部。从参加综艺节目的电脑 沃森 ,到iPnone上可以实现人机互动的软件Siri,再至谷歌穿行于加利福尼亚的无人驾驶汽车,当今世界,人工智能的例子已经数不胜数。未来,一定还会更多。

  非生物智能的本质:增强的新皮质

  随着大脑扫描的空间分辨率的提高,以及正在搜集的数据每年成倍的增长,人们已经可以将这些数据转变成大脑区域的运作模式和模拟系统。我们已经在听力皮质,视觉皮质和小脑等关键功能的逆向工程中取得了成功。

  理解、建模和模拟大脑的关键是对大脑新皮质实施逆向工程。大脑新皮质是我们进行循环分层思考的关键部位,它占据大脑的80%,并且高度重复结构化,所以人们可以据此随意生成具有高度复杂结构的想法。虽然在皮质运作机制中,有些细节我们至今还不太明白,但是我们对该机制所需要的功能的了解已非常足够,并可以设计出算法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在我们足够了解新皮质后,我们就可以极大地增强它的能力,就像航空界极大地增强了伯努利原理的力量。(在流体系统中,流速越快,流体产生的压力也就越小)

  一旦该工程得以实现,它便能够呈现出人类所有的知识和技能,甚至用于创造新的知识。在曾经的历史中,正是人类的新皮质创造了每一部小说,每首歌和每幅画,以及,每一个科学发现。

  大脑真的复杂吗:复杂是指什么?

  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依然是诸多难题。此时,理论的统一是非常必要的。因为真正的知识永远散发着智慧的光芒,而在学科与学科之间或许只是名称或叫法的不同罢了。

  我们经常会感慨人类大脑的复杂,因为它包含了上千亿的细胞、上万亿的节点。然而,数量之多,就一定是复杂的本质吗?

  在此之前,我们不妨先想想何谓 森林 ?

  深林复杂吗? 这取决于你看待它的角度。你会想到,森林里有许多的树,每一棵树上又有许多的枝,枝上又包含着许多的叶。可是,森林难道仅仅就是树干和枝叶吗?也许,我们理解事物的方式本来就是错的。事实上,在人类大脑中,单个神经的复杂程度并不低于整个新皮质结构的复杂程度。

  如果说细胞内的核基因和线粒体的遗传密码所组合出的生物多样性令人惊异,那么,新皮质 思想模式识别器 中的格局联结及突触所产生的意见、思想及技巧则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表面复杂不同于构造的复杂。例如,曼德布罗特集的图像因其错综复杂而闻名,然而它的设计公式却简单的超乎人们的想象。万一,人的大脑也是如此呢?

  还记得爱因斯坦的话吗?任何一个聪明的蠢材都可以把事情搞得更大、更复杂,也更激烈。但往相反的方向化繁为简则需要更大的勇气。

  非生物智能成功的那天:随之而来的哲学和伦理问题

  如果有一天非生物智能人真的被我们造出来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他们呢?是要把它们当做奴隶呢,还是朋友呢?

  我们常说,人类是所有物种中最高贵的,因为人类是有意识的。可是,意识到底是什么?一条狗难道就没有意识吗?同样,婴儿有意识吗?婴儿之前的胎盘有意识吗?英国哲学家科林麦金曾写道: 在讨论意识这一问题时,即使最严谨的思想家也会语无伦次。

  科学家的特质是刨根问底,然而,在意识的本质之一问题面前,科学家也无能无力了。如果我们要造出来一台具有智能的机器人,似乎,我们就必须先懂得人的大脑是如何产生意识的。因为在科学家看来,智能生物所需要的增强智能毕竟是以人脑基本智能意识的产生为前提条件的。于是,人们就不得不去探究诸如 意识是什么 这样一类的问题。

  可是,对于这个问题,除了一些玄之又玄的说法,人们似乎捕捉不到什么有用的东西的了。英国数学家罗杰?彭罗斯说,意识是神秘的、量子事件也是神秘的,所以这两者之间必然会有某些联系。不过,这跟 神赋予了某些实体以意识 的说法好像也没什么太大的不同。

  当问题的解答陷入僵局的时候,库兹韦尔则巧妙地给出了 信仰飞跃 的说法:当机器说出它们感受和感知经验,而我们也相信它们所说的是真的时,它们就成了真正有意识的人。

  也许,有人会说这个答案不够科学,因为它缺乏证实和排伪的过程。可是,又有谁能说这个 哲学味十足 的答案就是一定是错误的呢?

  事实上,在整个人类文明的演化进程中,哲学一直都走在科学的前面。

  除了意识,另一个重大问题是自由意志。在脑科学成熟以前,人们似乎很少怀疑自己是自由的。因为人们总觉得,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生理学教授本杰明?利贝特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利贝特让参与者坐在一个定时器前面,并将脑电图电极连接到他们的头皮上。他指示他们做一些简单的任务如按下一个按钮或移动手指,并要求参与者注意首次 有行动的意识或强烈的欲望 时计时器上的时间。结果,测试表明,在受试者有采取行动的冲动和实际行动之间,时间上平均有大约两百毫秒的间隔。

  研究人员还研究了被试大脑的脑电信号。而事实上,与皮质运动发起的行动密切相关的大脑活动在执行任务前平均大约500毫秒就已经发生了!这就意味着,在大脑皮质运动甚至在受试者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做出了这样的决定之前的大约三分之一秒就准备好要执行任务了。

  利贝特给出了一个相当残酷的答案:我们用以决策的意识似乎只是一种幻觉。

  在此之前,人们都以为自由意志的死敌就是决定论。可是如今看来,自由意志的本质倒更像是宿命论了。

  不过,我们就要因此而悲观绝望吗? 并不见得。因为从本质上来讲,即使你的决定可能是预先就决定好了的,但你依然拥有想要什么的自由。你无法靠自由意志来获得你想要的东西,但你至少可以决定把你不喜欢的东西统统抛进垃圾桶里。最终留下的,就是你最想要的。如果说真的有自由一事的话,那么,这大概就是自由最本质的东西了。

  自由,从来都是否定意义上的真理。事实上,这一观点虽然深刻,但却并不新鲜。在科学家证实它以前,英国哲学家大卫休谟就曾说,自由,只是一种虚假的感觉而已。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在《生活的智慧》一书中也写道,没有人是自由的,他必须受制于某些条件。

  在古希腊神话中,潘多拉的盒子打开了,里面释放出了贪婪,虚无,诽谤,嫉妒,痛苦等邪恶的力量。唯独把希望锁在了盒子里。显然,那希望就是自由。那时候,人们天真地以为自己至少无所约束,在生活的折磨面前,至少自己还可以有所期待。

  可是,到今天,一切似乎又都变得不一样了。潘多拉的盒子再次打开,希望也飞了出去。关于自由的幻想飞出去了。

  不过,在我看来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历史上关于自由的描述是一种幻想,而平等又何尝不是呢?正如前文所述,我们至少还有选择的自由。这让我们看清了现实,同时也更加重了我们的。这样也人类的尊严得以空前的膨胀。

  我们第一次迎来了 超人 时代。未来会好吗?没有人知道。不过,至少有一些东西还是可以判断的。例如,未来的非生物智能人将会具有情感。

  这好像提示了我们什么。想想,除了把机器人当奴隶来对待,除了人机共生的方式,似乎还有这样一种可能。它们 如果我们足够幸运的话 也会是我们的主人。

  历史最终会怎样,人类是否会毁灭,我们不得而知。然而,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无疑的 今天的我们如何去设计,则会决定未来的人们如何去生活。

  备注:

  思维模式识别理论*:在人类的大脑新皮质中约有50万个皮质柱,每个皮质柱占据约2毫米高,0.5毫米宽的空间。其中包涵约6万个神经元,因此大脑新皮质中总共大约 00亿个神经元。一项粗略的评估表明,皮质柱中每个模式识别器包含大约100个神经元,因此,大脑新皮质大约 亿个模式识别器。之前的科学家普遍认为,神经元是大脑新皮质学习的基本单位。然而美国哲学家库兹韦尔却提出了新的理论,他认为,真正参与学习和感知等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不是单个的神经元,而是神经元的集合,即,皮质柱。

儿童上火可以喝小葵花金银花露吗
新生儿黄疸高饮食禁忌
四磨汤能治肠胀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