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继承我们的数字遗产
谁来继承我们的数字遗产?
如今
,很多人的日均上时间超过3个小时,年轻人花在上的时间,甚至比睡眠还要多。人们通过社交媒体与人交流,依靠购物满足所需,游戏、电子书、电影等任何娱乐,都可以通过下载字节来实现。但恐怕绝大多数人在互联上流连忘返时,都不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我们故去,这些留存在络上的个人账号、邮件信息、电子音乐等虚拟资产,将何去何从?
最近,德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一纸判决引来全球关注:一对德国夫妇合法获得了其已故女儿的社交媒体脸书账号继承权。
2012年,这名15岁的女孩在柏林遭地铁碾轧身亡。她的父母希望弄清死因,申请进入逝者的脸书账号查看个人信息,但被拒绝。于是他们将脸书告上法庭。官司几经波折,从州法院一直打到联邦最高法院,双方互有胜负,引用的法条上至120年前的遗产法规,下到现行的联邦数据保护法。尽管德国法院判决认为,数字遗产就像个人日记和私人信件等实体文件一样,没有理由区别对待,但现实并不像二进制那样泾渭分明。
基于情感,人们往往会支持这对父母,但对脸书这样的互联企业来说,允许他人调取个人数据信息,哪怕是父母对子女,也意味着难以承受的法律和道德风险,特别是在个人隐私保护极其严苛的欧洲。更何况,当人们注册社交账号,使用电子邮件,购买音乐时,那些被轻易点击了的“同意”条款,给予人们的仅仅是这些服务的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基于知识产权、运营成本等原因,这已成为行业和法律认可的规则。
甚至在一些技术人士看来,数字遗产原本就算不得资产,而仅仅是“数字痕迹”:原本转瞬即逝的信息,因为技术的进步而幸运地保留了下来。如果不是互带有极强的故事性联,或许根本就不存在这样的纠结,它改变的不仅是人们的通信方式,还有对资产和物权的定义。以货币价值来衡量,这些数字遗产可能没有太多意义,但从情感价值来说,它是个人生命的一部分,对逝者的亲人朋友来说也是一种缅怀和纪念,这其中的价值当然不容忽视。
这样的困境,诚如脸书在败诉后的声明所说:如何权衡保护隐私与家属意愿,是一项非常棘手的问题……我们尊重但不认同法院今日的裁定,冗长的判决过程也显示出问题是多么的复杂。
也正因此,脸书、谷歌等企业近年都推出了类似代理人的服务,详情点击允许用户在生前设置管理人,以处理身后的数字遗产,但权限并不包括查阅个人聊天记录等私人信息,近日脸书方面又修改了相关方面的政策,允许去世青少年的父母或监护人成为其“代理人”。有一些企业看到了商机,开始提供数字遗产存储服务,用户可以把用户名和密码存在站,并指定继承人。甚至出现了“文明黑客”,专门帮人进入身故亲属的社交账户。
诚然,这些听起来依然存在风险,但至少说明,数字遗产也不完全意味着争议和负担,技术进步也能催生新的产业和需求。面对数字遗产问题,当务之急是让法律和政策跟上时代的脚步,将数字遗产的继承规范化。
婴幼儿腹泻最常见的病因雅安白癜风医院哪家好西宁治疗白癜风方法-
三亚海口邮轮港将试点中资方便旗邮轮无目的
芯片 | 2020-08-06
-
幸福快乐奥尼尔晒游艇炫富被嘲讽致死叫这名不会si依依不舍
芯片 | 2020-06-22
-
AEye宣布获得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芯片 | 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