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芯片

三问三忧中国车市真的全面回暖了吗

芯片  |  2020-02-09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三问”“三忧”中国车市真的“全面回暖”了吗?

  最近,中国车市一片“大跃进”繁荣景象,华丽的销售数字赶超欧美,“世界第一”的宝座连坐数月,铺天盖地的“高调论”已成主流;排队等待、加价提车现象卷土重来,中国消费者好像都体会到“不差钱”的深刻含义。车市怎一个“热”字了得?然而透过现象看本质,记者认为,应该给当前燥热的中国车市适时泼盆冷水了。

  一问:中国车市已领跑全球?

  一忧:提防井喷背后藏泡沫

  【现象】诡异难测的2009中国车市已悄然过去了将近五个月,之前所有的预测都令人大跌眼镜。在全球汽车销售总体疲软,发达国家出现大幅下跌,发展中国家增幅明显回落的大背景下,1至4月中国汽车产销却逆势快速增长,中国市场一不小心这么快就成为全球车市的领跑者了。这是为什么呢?冷静思考过后,从数字中我们不免能看出一些端倪。

  【本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前四个月拉动汽车产销增长贡献度最大的是以小排量微型客车为主的交叉型,同比增长44.35%和43.36%,而轿车产销仅同比增长3.68%和10.35%。其中,主力车型轿车的增长主要来自于1.6L及以下小排量车的增长,而中高级轿车一季度的销量呈下降之势。

  有报道称,国内19家重点汽车企业集团营业收入为2686亿元,同比下降了14.2%;利润总额为108亿元,同比下降48.36%。更值得重视的是,我国汽车出口的下滑十分严重。据了解,一季度国内汽车出口6.10万辆,同比下降62.06%。

  今年上海车展期间,记者曾采访东风日产总经理大谷先生,大谷认为,在全球金融危机尚未复苏的情况下,说中国车市已经“全面回暖”为时尚早。近日,记者与几家汽车企业老总交流时了解到,大家的共识是,面对目前车市过热、结构性失衡现象不能盲目乐观,一定要谨防下半年泡沫现象发生。2004年的车市下滑让很多人至今心有余悸,美国“三大”的惨痛教训更是前车之鉴。

  二问:“一车难求”幕后真相是什么?

  二忧:谨防再次出现供大于求

  【现象】记者走访多家4S店了解到,许多消费者春节前看好的车型现在优惠幅度下降,××车型断货、需要预订,提车已排到数月之后;××车型刚刚上市,欲提现车需要加价上万元。大面积的缺货正严重考验消费者的耐心,许多消费者抱怨,房子涨价、买房要买“期房”可以理解,但车涨价,购车也要购“期车”,这是怎么回事?

  【本质】记者认为,造成“一车难求”的现象有三种可能:一种是多数汽车企业在销售预估上判断失误,在金融危机大背景下调低产能,当“井喷”突如其来时一下子措手不及,特别是在核心零部件供应上出现问题造成整车供应不足;还有一种是新车刚刚上市,短期内产能难以达到正常水平;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厂家仍在冒险搞“饥饿营销”,看到眼下车型热销而有意降低产量,伺机涨价。

  据了解,目前多家汽车企业已将生产线全面启动,工人加班加点,有的甚至已经逼近产能极限。试想一下,如此大规模扩产,当目前的订单逐步消化之后,相信必然会出现供求平衡或供大于求的现象,那时加价售车的现象将不再重现,大幅降价不无可能。

  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消费者还不够理性,汽车毕竟只是消费品或奢侈品,不同于股票、房产有投资价值,完全没有必要盲目跟风追涨。况且,下半年还将有大量新车上市,消费者应把握购车时机,最好不要赶在目前车价最高时期出手。

  三问:如何避免车市大起大落?

  三忧: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长路漫漫

  【现象】毋庸置疑,今年车市的火爆局面应主要归功于国家政策调整。中央政府未来两年的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对中国汽车行业的需求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燃油税改革、油价下调、1.6L排量及以下车辆购置税减半、“汽车下乡”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是推动车市逐渐回暖的重要因素。

  【本质】我国人均汽车保有量还远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最具活力及增长潜力的市场。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仍处在调整阶段,汽车消费理念还不够成熟。我们与发达国家在汽车研发能力、营销能力、售后服务、质量安全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我们期待国家进一步实施汽车产业政策调整,加强宏观调控能力,谨防盲目扩产造成产能过剩,合理、理性地引导汽车消费,避免车市大起大落,让中国汽车工业实现从高增长向平稳发展的转变。

  此外,专家建议,国家应加快国内汽车企业优化重组进程,重点扶持自主品牌,促进汽车节能环保、新能源车消费补贴政策、汽车“三包”政策早日出台。我们也希望,更多的汽车企业能冷静地想一想“火热”之后“下一步”该怎么走,让中国车市真正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期待中国汽车消费日臻成熟、中国汽车工业腾飞的梦想早日实现。

亳州治疗牛皮癣医院
玉林正骨水效果怎么样
珠海治疗妇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