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最后的博弈
新能源汽车“热”得好像明天就能够实现满大街都跑着电动车了。所有的厂商都把相当的注意力放到了混合动力、电动车的研发上。但是,基本的事实是,仅仅有汽车生产厂商的努力远远不够,新能源汽车社会的到来要取决于更多的因素。
从一开始,所有的厂商的起点几乎是一样的,他们的目标也是相同的。即是要开发出零排放的完全清洁性的汽车产品。
但是,目标往往离着现实有着很远的距离,这个距离越远,期间可以选择的道路就越多,厂商的分歧就越大。
因此,甲醇燃料、乙醇燃料、电动车、氢动力,各种各样的技术层出不穷。
在现实的巨大压力以及未来市场空间的巨大诱惑下,太多的机构介入其中,政府、汽车生产商、石油厂商、研究机构、社会团体,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因为他们代表的利益复杂多样。
因此,诸多方面的博弈,将决定未来新能源技术的进展速度与方向。
最坚决的力量
1970年代以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基本的原因来自于三个方面:能源紧张、温室效应不断让地球变暖、环境污染。对于这三个要素,作出最强烈反应的其实并不是汽车厂商,而是政府。
作为纳税人的代表,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维护者,政府有义务保障每一个公民拥有基本的生活条件,基于此,各国政府才需要采取措施保障降低温室效应,使用清洁能源保护环境。同时,作为地缘政治的一部分,各个国家需要面对不断减少的能源储藏,保护本国的政治、经济安全,或对外争夺更大的能源来源,或对内迫使厂商研发更加先进的技术,提高传统技术燃油效率的同时,开拓新的能源领域。
因此,在政府政策的督促和鼓励下,汽车生产厂商才有紧迫的压力和动力去进行新能源的开发。
政府是新能源技术最终走向与速度快慢的最主要因素,也是最坚决的力量。
但是,美国政府与日本政府的策略并不完全相同,中国政府的策略也与他们有很大的不同。每一个国家的政策,首先是基于本国厂商的利益,同时考虑到整个环境的诉求。
日本从1992年到2001年十年当中,在贮存电力用的锂电池以及小型电器汽车上使用的锂电池开发方面已经投入了166亿日元。而从2002年到2006年,在燃料电池汽车所使用的锂电池开发方面也投入了53亿日元。2009年,日本的汽车企业、电池企业等相关领域的企业一起发布了开发第二代汽车用移动电池的开发计划。从去年开始到2011年,将在第二代汽车用电池系统的开发方面投入110亿日元,研究开发的目标是开发出性能提升50%、价格仅为七分之一的全新电池。
以现代汽车公司与LG化学公司为主力的韩国企业从2004年开始的5年以来,作为第二代电池成长动力产业的一环,在混合电动汽车用高输出动力的锂电池开发方面已经投入了160亿韩元的预算。2008年韩国知识经济部决定在5年内,对内置型混合电力汽车用的移动电池与相关系统的开发方面援助400亿韩元,并在2013年开始大规模生产。同时,本届政府将亲环境型汽车产业选定为新支柱产业。政府的目标是在今后在绿色汽车生产领域成为世界4大强国之一。
就美国来讲,不同政党对于新能源技术路线的支持并不一致,甚至相左。
2009年3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一个24亿美元的电动车领域支持计划,这与布什政府的支持重点就大相径庭。
不只美日,其他各国纷纷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步伐,德国建设高效“汽车充电站”网络、法国买环保车享受高额补贴和多项优惠方案。
-
三亚海口邮轮港将试点中资方便旗邮轮无目的
芯片 | 2020-08-06
-
幸福快乐奥尼尔晒游艇炫富被嘲讽致死叫这名不会si依依不舍
芯片 | 2020-06-22
-
AEye宣布获得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芯片 | 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