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细长的铜线输入机器
一条细长的铜线输入机器,经过机器的加工,缓缓地“钻”出来,排着队在另外几台机器上等待包皮、封装,经过智能化改造的大忠电子生产车间,企业的生产效率提升20%。为此,服务商广东华商智造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为大忠电子编制了190多页的诊断报告。
这是传统制造业、系统服务商、软件服务商共同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的场景,也是东莞对标,从向智能化转型的着力点。今年以来,东莞在智能制造领域连放大招,在过去 年大规模推动“机器换人”基础上,将政策重点转向“打造智能制造全生态链”,藉此提升产业“含金量”,从制造大市走向制造强市。
正如东莞市委书记吕业升所说,未来东莞要以跨越生产总值万亿元的目标来倒逼各项工作,“坚持走创新发展、集约发展之路,形成更优的产业结构,培育更高效益的企业,集聚更多优秀人才,打造全生态链的智能制造新高地”。
一、庞大需求拉动产量快速增长
在位于松山湖的广东长盈精密技术有限公司里,偌大的自动打磨车间里人影鲜见,只有闪烁着信号灯的机器人在不停歇地工作,打磨着一个个结构件……这是长盈精密最新研发的世界上控制柜最小、速度最快的小型六轴机器人,工人的数量因此从101人减至2人。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公司得到东莞首台(套)装备补贴、“机器换人”、智能制造诊断、“倍增计划”等多个政策和资金扶持,长期保持50%以上的增长。
与长盈精密一样,在传统人口红利减弱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东莞企业正凭借“机器换人”展开新一轮技术改造。
为了推动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机器换人”的大军中,2014—2016年,市财政连续三年每年安排不少于2亿元财政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机器换人”和设备升级改造。三年多的攻坚,“机器换人”为东莞带来了“三提升”: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速,技改累计投入资金超过 86亿元,同比增长近50%;产业竞争力提升,劳动生产率平均提高2.1倍;产品质量明显改善,产品合格率平均从87.4%提升到92.2%。
在瑞立达的生产车间,一块两三毫米厚、巴掌大小的透明玻璃,先被钻头切削掉棱角,机械手跟着快速抓取,传送带精准将半成品输送到下一个环节……华为屏的第一道工序就此完成。瑞立达总工程师胡炜笑称,企业尝到了东莞“智能化改造”的“头啖汤”,在精雕、丝印、烘烤等多个环节实现智能化改造,从小小的玻璃制造“玩”到了智能车间。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武汉民生医院医生孩子骨折后吃什么好
江苏治疗白癜风医院
-
三亚海口邮轮港将试点中资方便旗邮轮无目的
芯片 | 2020-08-06
-
幸福快乐奥尼尔晒游艇炫富被嘲讽致死叫这名不会si依依不舍
芯片 | 2020-06-22
-
AEye宣布获得4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芯片 | 2019-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