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芯片

國產磁懸浮列車成功研發背后攻克數百項核心

芯片  |  2019-12-25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物联中国

日期: 15: :21来源:物联中国 点击:505次 核心提示: 随着“贴地飞行”的新型列车在我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线往来穿梭,军民融合的“列车”也在隆隆进发 5月8日,国产磁浮列车运行在长沙磁浮快线上截至目前,已有260万人次乘坐了这一新型绿色交通工具张酉龙摄 没有军民融合,就没有国产磁悬浮列车某种意义上,后一趟军民融合的“列车... 随着“贴地飞行”的新型列车在我国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线往来穿梭,军民融合的“列车”也在隆隆进发

5月8日,国产磁浮列车运行在长沙磁浮快线上截至目前,已有260万人次乘坐了这一新型绿色交通工具张酉龙摄

没有军民融合,就没有国产磁悬浮列车某种意义上,后一趟军民融合的“列车”让国防科技大学领导和专家们心中更加振奋

军民融合的“列车”如何开让我们跟着的脚步,从磁悬浮列车这一成果的孵化之路中,感受这趟融合“列车”隆隆驶过所带给我们的思想冲击波

一组数据背后历经几多艰辛——

军民融合不仅仅是技术、资源的融合,更是耐心与眼光的融合

每一次看到国产磁浮列车飞驰而过,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常文森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对于常文森来说,这个几乎耗费了他大半辈子精力的技术成果,留给他最深刻的印象是——孵化之难

孵化有多难喜欢用数据说话的常文森随口列举了一组数据:

时间跨度之长——从上世纪70年代末萌生“国产磁浮列车梦”到2016年梦想变成现实,常文森率领团队奋斗了 6年,历经5个研发阶段,研制出5代车辆、建成两条试验线路

突破技术之多——攻克数百项核心关键技术,获得授权专利 6项,编制形成中低速磁浮交通系列企业标准12项……

几乎每一个数据背后都有一串艰难攻关的故事国产磁浮列车梦想成真的那一刻,常文森的目光久久凝视着磁浮轨道,遥想着昨天的往事“磁铁、线圈都是从废旧仓库中找出来的……”第一次做试验的场景,至今清晰地印在常文森脑海里

事非经过不知难正因为从“零”起步,每一步都走得极其艰难,常文森特别感激另一组数据——先后共有17家军地科研院所和企业、数千名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国产磁浮列车的研制

沿着这组数据一点点追溯,我们眼前展开的是一幅军民融合推进国产磁浮交通技术发展的路线图2016年5月16日,当长沙磁浮快线实现载客运行,迎接常文森和团队的,是乘客们灿烂的笑脸、产业化单位的笑声和“堪称军民融合典范”的评价

军民融合融什么伴随国产磁浮列车一路走来,常文森深有感触地说:“军民融合不仅仅是技术、资源的融合,更是孵化的融合”

“任何创新成果都离不开孵化,然而孵化不仅考验耐心,更考验眼光”常文森说,国产磁浮列车研制与成果孵化,两个阶段各用了18年时间,如果没有军地双方的前瞻眼光、17家参与单位的通力合作、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国产磁浮交通不可能成为现实

在融合中孵化,在孵化中融合在常文森看来,国产磁浮交通从创意、谱曲、彩排到成功上演,犹如一首军地协同的创新交响,每一个音符都是在融合中孕育而来

一项关键突破带来深刻启示——

有能“融”的技术,才有“合”的可能

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产磁浮列车的研制充满着争议和质疑

质疑和争议可以理解毕竟,有着“零高度飞行器”美誉的磁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的悬浮间隙只有1厘米左右让几十吨重的载客列车悬浮在轨道上行驶,谈何容易

经过攻关,国防科大科研团队找到了磁浮列车贴地飞行的奥秘——列车的悬浮导向控制“这是磁浮交通最为核心的关键技术,也是国外严密封锁的技术”磁浮技术专家李杰教授说

军民融合,有能“融”的技术,才有“合”的可能

“推进国产磁浮交通技术发展,必须把核心关键技术这门‘功课’做扎实,这是院校的优势和职责所在”李杰说

做好技术这门“功课”,才能奠定军民融合的基础2002年,团队与北京控股集团等单位在磁浮列车试验运行中,又遇到“车轨共振”这一世界公认的技术难题

突破这一技术瓶颈,成为国产磁浮列车能否实现载客运营的关键一役难题没有阻挡住科研人员的脚步,他们巧妙地运用创新思维搬走了前进道路上的这只“拦路虎”

翻阅磁浮交通技术研制大事记,发现,在研制进程的每一个阶段,都会有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主动伸出合作的橄榄枝“人家凭什么相信你”磁浮技术专家龙志强教授一语中的:“正因为我们突破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打消了外界的质疑,相关单位和地方政府才有信心与我们携手合作”

一种溢出效应立起时代标杆——

什么都往怀里揽,永远融合不了;各展其长,才能融合得更快更长久

今天,无论是学界还是产业界,谈起国产磁浮列车,大都会津津乐道于研制过程中军民融合的溢出效应

1999年,国防科大与北京控股集团合作,联合相关领域17家科研院所和企业,共同打造中低速磁浮交通研发平台此举得到北京市、湖南省等地方政府大力支持

一艘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大船”自此正式启航

这是一个各具优势的联合团队,科研院所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强;企业拥有生产、制造的产业化能力;政府可以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大家以建设国产磁浮交通运营线路为目标,优势互补,密切协同,融合式发展

何为优势互补、密切协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比如,难做的都不去做,好做的一拥而上;比如,好处少的都躲着干,好处多的都大包承揽……对此,常文森教授打了一个比方说:“都把胳膊伸长,什么都往怀里揽,永远融合不了”

国产磁浮列车的研制成功,得益于军地各方找准自己的优势,精准发力,最终无缝对接“大家在需求牵引下,各展所长,承担相应任务遇到问题群策群力,相互支持,许多过去没有遇到过或是解决不了的问题,都能在融合发展中解决”龙志强教授说,磁浮交通的列车、轨道、道岔等装备和设施,在我国都是“破天荒”的,相关单位参与进来,自主创新能力随之“水涨船高”,同时带来了“技术溢出”效应

融合产生聚变,合作实现多赢国防科大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院长沈林成教授说:“这个联合团队,在军民融合式发展18年间,攻克了一系列产业化难题,实现了所有装备国产化所有参与单位实现了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幅提升,形成了合作多赢的格局”

“技术溢出”“水涨船高”,反映了军民融合“1+1 2”的显著效应“实践证明,在我国磁浮交通技术发展中,军民融合彰显出了巨大推力,也为民族产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沈林成说

一项科学机制形成创新 ——

运行机制的“粘合度”,决定了融合的力度和速度

国产磁浮列车梦圆华夏的那一刻,很多人追问:是什么让一个多领域、多行业的联合团队坚持 6年,凝神聚力,向着一个目标奔跑

答案,或许有很多但有一个答案却赢得各方的认可:军地双方建立的一个良好的融合运行机制

2010年 月,国防科大与北京控股集团等单位承担的“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及工程化应用研究”项目,通过专家评审验收有关专家对团队探索形成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支持、产学研相结合”的运作模式,给予高度肯定

据介绍,在长期的融合式发展中,各参与单位以推进国产磁浮交通技术产业化为目标,从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方面系统推进,建立起了工程化研究、设计、生产、建设体系,打造了工程化研发和实施专业化的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的工程研发之路,为中低速磁浮交通技术工程化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运行机制的‘粘合度’,决定了融合的力度和速度”在国防科大机电工程研究所协理员王孝恭看来,行之有效的运行机制,给军民融合式发展注入了活力,更加快了国产磁浮交通的发展步伐

在长沙磁浮快线,国防科大教员李晓龙率领一支年轻技术团队,仅用4个多月时间,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悬浮系统的静态调试和全线动态运行,创造了长沙磁浮快线建设的“科大速度”

有关专家告诉,目前世界上只有中、德、日、美、韩等少数国家掌握磁浮交通技术建成磁浮交通运营线路的国家却只有中国和日本继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交通运营线通车后,湖南省政府又与国防科大签署“磁浮创新与工程化产业化战略合作协议”,共同组建湖南省磁浮技术研究中心,着力推动磁浮核心技术进一步发展

可以预见,国产磁浮交通产业将迎来更快的发展,未来将有更多城市和地区建设磁浮交通运营线

出处:物联中国 郑重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物联中国()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前列腺增生怎么调理好
杭州癫痫病医院
河北治疗牛皮癣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