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對比超融合與傳統IT架構特點和收益的
全面比较:超融合与传统IT架构特点和收益的区分
超融合市场竞争激烈,超融合作为全新的基础架构技术在被采购评估但是超融合概念被热炒了两年,市场对超融合的定义与理解很存在很多模糊和误解,超融会与传统IT架构在性能和收益到底有哪些差别此文将详细盘点超融会与传统IT架构的差异,并通过厂商实例来进行深入对比分析
1、超融会的核心特点
Nutanix是最早推行超融会(HCI :Hyper Converge Infrastructure)概念的厂商Nutanix起步的核心技术是分布式存储,只是在部署架构上有了进一步创新,采取了这类融会的方式其实这种创新在技术本身上并没有大的难度,但很大程度上推进了分布式存储的市场落地
所以这就是超融合1.0的核心,但市场上很多人被融会二字迷惑,甚至一些厂商,也顺水推舟,弱化最具挑战及技术难度的存储部分,单纯去调融会,把一些无关痛痒的内容集成起来,而这并不是真正的超融合
真正撬动传统IT市场的超融会1.0的特点是两点:
一是,基于X86服务器架构的分布式存储;
2是,分布式存储和计算虚拟化部署在同一服务器硬件内
下面在对比中会看到,给用户带来价值的重要特性中,大概70%是来自于分布式存储,30%是超融会架构带来的好处(比如管理简化,使用本钱的降低),但恰恰是这30%,让用户更愿意从传统架构切换到分布式架构上来
二、超融会是全新的架构,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吗
任何称之为革命性的架构一般应具有至少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对用户的使用习惯会有巨大的改变;
2是,为用户带来巨大的价值;
3是,新的厂商可以撬动传统老牌厂商的市场
以上3点,超融会产品都具有,前两点在后面分别介绍,第三个可以通过国外的Nutanix、VMware(vSAN),中国的SmartX等厂商的案例描写中看到,他们所替代的产品大量的是老牌存储厂商EMC、HDS等公司的存储产品有人会说Nutanix不也自己出服务器虚拟化产品吗这是否是在替换VMware但这已经是后来的故事,最初的Nutanix产品核心就是超融会架构的分布式存储用户采购Nutanix并不需要替换原有的服务器品牌(比如Dell)或者虚拟化品牌(比如VMware),只有存储(比如EMC)是一定被替换掉的这是重要的起点和切入点如果最初Nutanix就是想以超融合的理念替换存储、虚拟化乃至服务器硬件,几乎没有胜算
三、为何在最近这几年出现这种新的超融合架构
一个革命性的技术架构出现、成熟需要最少两个核心因素:
一是,客户的强烈需求;
二是,相干技术的成熟
超融合架构的客户需求来自于商业数字化和互联化对IT资源的使用速度和使用要求有了大幅提升而以下相关技术对架构的市场落地有很大关系
1.分布式存储架构
这个其实在互联公司用了很多年,分布式存储可以很好地基于X86服务器构建一个易扩展、高可靠的存储资源池,是超融会的基础
D
毫无疑问,SSD对存储架构的影响是巨大的,传统机械硬盘的4K随机性能只有300左右,而类似intel 3710这样的SSD则可以到达超过7万IOPS,直接高出两个数量级但同时双控制器架构就会成为瓶颈,比如EMC的Unity 650可以支持一千块硬盘或SSD,但31块SSD的时候就到达瓶颈,此时8:2读写混合最大只能达到27万IOPS.
同样,SSD大大减少了事务型存储系统的机架空间,使存储和计算节点的数量比较匹配,这是超融会架构成立的一个重要条件
3.虚拟化
超融会架构成立的另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虚拟化已经被广泛接受,否则分布式存储不可能和运用共存在一个物理节点上,除非是一个厂商的一体机产品
U
最后就是大家常说的CPU更强大更便宜,可以同时解决计算和存储的要求
4、超融合是简单将分布式存储和计算虚拟化两部份安装在一起吗
不是
由于要以超融合的形态去做虚拟化的存储,还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一是,对系统资源消耗应当少,并且可控,合理的方案不应该超过10%;
2是,支持VM数据访问本地化,这个是超融会架构另外一大优势;
3是,既然是重点支持虚拟化平台存储,就应当对不同的虚拟化平台有比较好的支持,类似VMware、KVM等
所以,现在中国市场真正算得上超融合架构的也就是Nutanix、VMware和SmartX.国内很多厂商拿一个Ceph就包装超融合产品,以上3点没有一点能做好主要的问题包括:
1.哈希算法不能实现数据存放的精准控制,所以I/O本地化无法实现;
2.软件I/O路径比较长,CPU资源消耗比较多,进一步增加了延迟
5、超融合架构和传统架构区别有哪些
这里挑选了SmartX的架构图用来做比较说明,更清晰一些(以下若干图都取自SmartX产品胶片)对真正的超融会产品,以下特性都是一致的的如果有少量的特性差异,会专门描述
六、从可靠性角度,为什么超融会比传统双控架构更好
用服务器构建存储,客户顾虑最多的首先是可靠性,如果需要衡量可靠性:
系统的冗余度通俗的说就是允许硬件坏多少
出现故障后是否完全自动恢复
恢复速度和时间因为系统处于降级状态下是比较危险的状态,故障窗口越小,出现整体故障的可能性就越小
以下给出详细的系统冗余与恢复机制对比
上表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
三副本可以带来比双控更好的冗余度,代价当然就是消耗更多的容量
管理的粒度部分,各家实现不同,有的是基于资源池设置两副本或3副本,有的厂商,比如SmartX,是以卷为单位,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在一个资源池上分配不同副本策略的卷,用于不同安全级别的VM.
热备盘的处理方面,其实大部分分布式存储都没有了,而是利用已有空间进行恢复但需要强调的是现在GlusterFS还是使用热备盘机制
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构的优势非常大,但其实这里的优势都是分布式存储本身应当具备的
7、随机性能方面,为什么超融合比传统架构更高
超融合在性能方面的架构优势也非常明显,当然代价就是消耗计算资源,所以计算资源的消耗是检验超融合专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
以下给出详细的性能机制对比
性能相干的特性中,多节点并发和性能扩展照旧是分布式存储带来的而数据本地化是超融会架构独有的,分离式的架构无法实现,固然代价就是计算资源的占用SSD是即使传统架构存储都会使用的,但双控没法发挥SSD的性能
比如EMC Unity 650F,8:2 8K混合随机读写性能最大27万IOPS,而对于类似Nutanix、SmartX等性能比较好的超融合产品,一个节点8:2 8K混合随机读写很容易达到3万以上IOPS,通过线性扩大,10个左右节点就可以到达EMC Unity 650F的最大性能而10个节点只是非常小的用户范围
八、可扩展性,为什么超融合比传统架构更好
可扩展性是分布式架构的最大优势之一,当然扩容后的数据自动负载均衡效果并不是必定的,要看厂家的产品化程度
以下给出详细的系统可扩展性比较扩展性方面的优势,依旧是分布式存储架构带来的
九、部署运维,超融会和传统架构哪个更简单
超融合架构运维的简化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以下从几个角度进行部署与运维比较其中部分优势是分布式架构带来的,比如只维护标准商用服务硬件,而使用超融合后,可以进一步减少硬件的需求量
10、超融合为什么更省钱
说法在上很多了,但以下这个实例可能更精准和量化一些,可以对比使用成本这里没有包括人员维护本钱,续保等费用的成本等人力本钱方面,去掉专业存储运维就可以节省很大一部分人员开消根据实际经验值,采用超融会在人员投入最少减少50%.采购本钱,超融会产品一般可以做到传统架构70%.
以下给出使用本钱与收益比较实例
11、有哪些场景不适合超融会
超融会适合于各种虚拟化的场景,但不适合裸金属服务器所以有一些重负载的运用,在虚拟化都不用的情况下,自然不会斟酌超融会另外,超融会的架构模式决定了计算和存储资源应该均衡增长,否则就不是非常合适,比如海量的非结构化数据
最近,行业趋势显示,各种超融会开始对外提供存储接口,用和Server SAN或者NAS类似方式来访问,这样的话,裸金属情况也能使用超融合
小孩健脾的食物
宝宝发烧抽搐正常吗
推广微信小程序
佛山妇科临汾治疗包皮包茎医院
郴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方法
-
贴片晶振的小型化带动未来的科技发展经济状
区块链 | 2019-07-16
-
京东联手中电信布局农村电商
区块链 | 2019-07-15
-
物联网板块投资价值体现重点关注受益股
区块链 |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