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危机会降临中国吗永恒
粮食危机会降临中国吗
全球最大的稻米进口商和出口商们表示,受印度干旱和菲律宾风灾的影响,全球粮食产量可能出现暴跌,稻米价格或将超过2008年全球粮荒时的水平,达到每吨100多美元,比现价足足高出一倍。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罗伯特·齐格勒表示,米价不会像2008年一样升上历史高位,全球粮食消费大国中国的粮食储备量很大。(11月20日《环球时报》) 对于当前严峻的粮食形势,美国彭博社11月16日对稻米出口大国泰国、越南等国的十位专家进行了调查,专家们表示,国际米价很可能会涨破去年创下的每吨1038美元的历史纪录,而目前的米价是每吨542美元,这意味着米价将翻一番。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干旱减少稻米产量,印度稻米的产量可能因此锐减15%,降到8400万吨,而需求量则会达到8900万吨。如果印度大量进口粮食,这足以搅乱国际粮食市场。 产供失衡,粮价猛涨,已导致全球处于粮食危机的边缘。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否能够独善其身?回答是否定的。与印度相比,中国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尽管中国粮食连续5年丰收,但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仍然十分脆弱,保障粮食供求平衡的压力丝毫没有减轻。由于总产量提高有限,人均消费却持续快速增长,从200年至今,中国已经连续8年出现粮食求大于供的局面。 以广东省为例,近年来该省粮食年产量和亩产量都逐年下降。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省的粮食播种面积已从1980年近597万公顷减少到了2008年的约440万公顷,减少157万公顷。2008年年产量更是不足1500万吨,亩产不足200公斤。相对于广东每年3400多万吨的粮食消费需求量,每年200多万吨的粮食缺口必须依赖省外采购或从国外进口。 广东省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竟然严重缺粮,不能不发人深省。也许是针对此问题,2008年11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粮食安全规划《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国家发改委在《纲要》中预测,到2010年我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公斤,粮食需求总量达到5250亿公斤;到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95公斤,需求总量为5725亿公斤。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不仅是中国历朝历代保持社会稳定的基本因素,更是当前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之路的根本保障,各级政府不可忽视。然而,由于受到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气候变化等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中国粮食的供需将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保障粮食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实际上,一直到2008年,中国的粮食总产才回到1998年的水平线上。这种长达10年的波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所没有过的。 有人说,人多粮不够,可以像广东省那样到国外采购粮食。实际上,中国目前靠本国农业只能满足90%至95%的需求,其余差额部分需要从国际市场上进口。随着形势的发展,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将还会持续增加。据美国地球政策研究所预测,再过一两年,中国将每年进口300万至500万吨粮食。当然,与中国年需求量5亿吨相比,中国现在进口增加到 300万至400万吨对于中国不算什么,但是对于国际粮食市场来说,可是个很大的数字。 问题是,中国人如果吃饭依赖国外,必将受制于人,特别是现在国际粮价猛涨的时候,如果中国大量进口高价粮食,势必加大国内粮价飚升的压力。当前,中国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本来就少得可怜,现在人口急剧膨胀,大量耕地城市建设、交通发展等所占用,一旦中国发生粮食危机,即使有十个泰国和越南供给粮食也救不了中国。 上年纪的中国人仍然记得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的严重饥荒,因而粮食生产平衡的任何改变都会引发人们的不安。人们不禁要问,在可预见的未来,粮食危机真的会降临中国吗?如果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闹粮荒,谁能救我们?这些都是十分沉重的话题,但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如果在粮食生产上略有闪失,像广东这样每年缺口200多万吨的省再增加几个,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就大了。 如前所述,全球粮食消费大国中国的粮食储备量很大,中国的粮食没有近忧,却有远虑。对于粮食危机,我们宁可信其有,并带着深刻的忧患意识,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万无一失。如果说过去中国在粮食安全问题上还有不同考虑,现在的政策基调则会全面转向自给自足、略有节余的策略,或者说粮食安全只能建立在自给自足的基础上。 来源: 光明
2月9日与马刺签约 更多相关资讯 无相关信息
黄石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南昌治疗包皮过长费用多少钱
去医院看病人买什么
-
贴片晶振的小型化带动未来的科技发展经济状
区块链 | 2019-07-16
-
京东联手中电信布局农村电商
区块链 | 2019-07-15
-
物联网板块投资价值体现重点关注受益股
区块链 | 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