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区块链

第一次走进雪儿的空间很偶然

区块链  |  2020-04-09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第一次走进雪儿的空间很偶然,虽是偶然,但她空间里那种悠远而纯净的氛围还是给了我很深的印象。但真正让我记住她,却是看了她的散文诗《灵魂之号角》后。还记得初读此文时,我心里的那种震撼与惊诧简直难以言表。因为文章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深邃而旷远的意境让我折服。记得一位比较有见地的文学评论家说过,我们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最大的分歧就是文学价值观取向的不同。我们传统的文学讲究“文以载道”,文字的主要功用在于施教布道,文学探索的方向是向外的,强调文字的社会价值。而西方文学,特别是当代的一些西方文学,其探索方向是向内的,倡导探究人类内心世界的表象与人性内核。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那种意识流写作。雪儿的《灵魂之号角》在写作的切入点上,我觉得大体应该就归属于这一类。而且应该是意识流写作中的经典之作。更确切地说,本文是完美地将我们古典文学的写作手法嫁接到了意识流文学的写作语境之中。这就使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深度较之现在一些无病呻吟的文字要厚重许多,深远许多。

我一直坚持一种观点:人活在世上是同时面临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的,既现实世界与内心世界。那么文学领域的探索可以是向外的,即对现实世界的描写与概括;也可以向内的,描写精神领域内的幻像与审美感知。那么雪儿的这篇《灵魂之号角》就很值得褒奖了。

《灵魂之号角》其实,单这个醒目的题目就已经很明确的表明了文章的主旨:她是一篇摹写作者灵魂(既精神世界)的乐章,那么我们在赏析本文时,就不能再把自己的目光放在狭隘的现实世界之中,企图在现实世界的真实表象里寻求她的意象及寓意,而是要把自己思维的触角伸向那颗诉说着的,流淌着的心灵韵律之中,唯有如此,你才能真正听懂她笔下倾泻着的语言,真正明白她要向你表达什么。

《灵魂之号角》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形式展开叙述,以丰富开阔的想象借助于象征、隐喻等多种表现手法把绚丽多姿的意象融汇于一场“自我对话”的场景之中,把一个内隐的心灵世界刻画得形象生动,瑰丽纷呈,而又不失其深刻与旷远。

我之所以把这篇文字所蕴藉的内涵定位为“一场灵魂深处的自我对话”,是在看了雪儿所有散文和微博中的文字之后得出的结论。如果没有通读她的所有文字,如果没有被她文字里所表露的那种自省意识所触动,我想我是真的不敢轻易下这个判语的。因为在我所接触的文字朋友里,能在这个思想意识层面上进行写作的人真的寥寥无几。雪儿无疑是这种写作方式中的佼佼者。

(雪儿,恕我很冒昧的猜度一下你精神世界的状况,说的不对的地方,你要包涵哦。)如果我的判断没错的话,雪儿应该是一个有着高度自省意识的女子,在她内心深处应该时时翻涌着许多纷繁的意念与感想。想来她应该是会时常与自己进行这种类似的自我精神对话的,因为在她以往的散文中会不时的表露出这种思想倾向。只是之前流露的这种意识不很清晰,也不够具体,远不如在这篇散文诗中表现的那么集中和鲜明。从这个意义来说,这篇散文诗应该是雪儿内心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在这篇文中,她深刻地剖析了自己灵魂的存在状态极其灵魂行进中的深刻思索、记忆之痛、连绵哲思和不屈不挠地执着与追寻。

坦率地讲,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相对独立且封闭的世界,每个人的心灵深处也无时不在翻涌着各种感触与意念,只是有的人终其一生不能表达出来,而有的人却能够借助语言、音律或者其他方式方法表达出来,当你能凭借自己的独特的技能表达出自己心里的幻象时,就产生了艺术。文学说到底,就是在寻求一种语言的最佳表达方式。雪儿的这篇散文诗之所以让我大为推崇,就是因为我觉得她具备了这种能力,在文字与自己内心幻象之间,她找到了一种最佳的表达方式,她以现实世界里那些真实、唯美的物化意象完美的再现了自己内心虚化幻象的状态,并赋予她鲜活的生命与高雅的审美情趣。后面我就一个章节一个章节的赏析本文的深刻内涵。

我上面说过,这篇文是一场精神层面上的自我对话,对话的双方应该是“我”与“我”,第一个“我”指的是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不断反思的“我”,尘儿不防把这个“我”称作“自我”;第二个“我”,尘儿不妨把她称作“本我”。(之所以这么区分,灵感来自于佛洛依德的学说。佛洛依德就把“我”分为超我、自我、本我三个不同层次。我就姑且借用一下这个理论吧)这两个“我”在文章中分解成两个角色,“我”和“你”。文章中的“我”即是我的“自我”,文章中的“你”其实就是我的“本我”。用通俗的话就是说,我就是内心深处的“我”,“你”就是现实世界里的“我”,整篇文就是我的灵魂与我自己之间的对话。

《怅望原野》这一章节,我觉得这是雪儿在讲,自己审视自己时,应处的角度与情感状态,一个什么样的角度呢?应该是一种俯视,自我应该站在较高的哲学层次上来审视本我的存在状态。看这段文字:“月色不属于我,我知道。我只属于那些没有光芒的枯树,那些行将风化的砂岩,以及失去颜色的衰草。”这是雪儿在描绘自我的存在状态,因为自我是存在于自己内心深处的意念,不具备真实的形体,所以她自然就不会存在于现实的世界中。自我是一种心里意念,而且每个人自我的层次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注定,每个人的自我都是极为孤独的,没有任何人能够感知和触摸的,除了你自己。没有光芒的枯枝、风化的砂岩、没有颜色的衰草都是自我这种意念的存在状态,她就是你自己混沌内心里的一种坚强、孤独的意念。

“你不会知道,我一直就在你的周围,就在你的脚下,以我淡定的沉默,注视你的一切。”

这是自我对本我的表述,自我会一直跟随本我的意识而存在,但她的存在却是没有声音、没有形体,她只是以淡定的沉默,注视着本我的言行。接下来,雪儿用一连串美丽空灵的意象,表达自我与本我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与切近。自我源于本我,高于本我,她并不会沉静的伫立在人的思绪中,她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文中说,“我并不甘心这样无形,收拾叶落后的痛苦,我也在进化我的呼吸。”自我不断求得发展,也是为了更好的调节本我,因为自我要与本我一起“沉缅在守候的最深处,共这辽阔和宁静。”

《水的幻想》我觉得雪儿是在表达一种心灵世界里的忧伤与迷惘,以及执着寻求的信念。丢失的白桦林和野性舞蹈,失去的阙阙词曲和缭绕的余音,这些意象是在表达现实世界里丢失了的那些真善美的东西,对于这些美好事物的丢失,我是充满了哀伤与疼痛的,所以雪儿说,当“山已开始倾斜琴台,风把荒漠的孤弦挂在了水的方向,音符陨落之时,我的眼泪在流淌!”尽管,对于真善美的流失让我哀伤,但是我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追求美好的信念,我强忍住悲伤,像无垠的思绪讨还幻想。所以,雪儿心里便发出了深切的追问:“南飞的大雁啊!请你告诉我,该怎样展开涛声的翅膀,让淡定的羽毛染上神的力量,使痛苦之掌拍击天空的日子不再有遗憾,而每一滴晶莹的泪,将采集纯真的阳光,向荒芜的岩石,向寂寞的旷野,向失落的白桦林,倾注不曾破碎的幻想?”这段文字,字字血泪,句句断肠,但执着的询问却不是软弱无力的,相反,这个反诘句的运用,以逆向思维的问表达的却是内里波涛纷涌的渴望与不屈不挠的力量。这个追问表达了一种诚挚的追寻,也表达了一种悲天悯人的博爱情怀。其实自我的最高境界就是博爱。

《光的陈述》是在表现自我重生的力量与坚定信念。即使曾经的美好丢失了很多,但是我的追求不会更改,所以,雪儿说,“即便世界都老了,我依然会跨越劫难,在你期盼的时刻,满怀柔情地奔向你。”站在博爱境界里的自我,是不会向委顿的现实屈服的,只要心里对真善美的渴望不变,那么自我那种璀璨的光辉势必会照亮困顿的心境而勇往直前。所以,雪儿这样写道:“我一定会来的,冲破所有的阻隔,一定会在你站立的地方投下坚定的影子……”嗯,应该是这样,自我那种坚定的信念,会向凛冽的寒冬挑战,会蔑视那些顽固的硬化,会在年轮的枝头、季节的怀中,酝酿清醒的歌声。这些意象都在描绘自我的坚强信念与不屈的追寻。

《记忆之角》我觉得应该是所有章节里最美的一个章节。也应该是全篇的点睛段落。前面三个部分都是在着力从不同侧面描绘自我存在的状态,而这个段落里,自我却从虚化的意念变成了有形体可感知的意象:号角。自我如何实现对本我的感知与调控呢?她往往是通过对往事的梳理,对过去经验的总结来调节本我的处世态度与行事原则的。所以灵魂的号角也便是记忆之角。当自我意识从流逝的过往里提取到有价值的思想时,她便会以全新的理念去影响本我的行动,对于这种自我与本我的融合,雪儿做了很形象的描绘“挂满风铃的松果,以成熟的微笑,叮叮当当地充实我与你组成的乐音。”这里“成熟”这个词用的极妙,“成熟的微笑”即是这种全新思想体系形成的结果,当自我完美的融入本我之中,本我便成为一种“高扬的永不屈服的角”,这种充满奋进的号角,会扬起“蕴藏万仞峰峦生机的头颅,不向世俗的冷眼低下轮回的决心!”这就是雪儿心里那种积极向上的,坚定不移的探索意识与自省勇气。这样的雪儿,让我从内心深处由衷的钦佩与折服。说到这里,我就不由得想起那句名言了:自己最强大的对手不是别人,是自己。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真正强大的人。那么,人怎么才能战胜自己?怎样才算是战胜了自己?我想就是人的这种敢于自我反省的能力和敢于否定自己的勇气,特别是后面这种敢于否定自己的勇气,有这种勇气的人真的寥寥无几。而人一旦拥有了这种意识与勇气,他的人生必然就是一个成功的人生,因为他总在不停地进步,不停地更新之中,而这种螺旋式的上升趋势,才是一个人的思想境界与品行修为逐步完善的应有之势。

《风有方向》是讲自我在完善过程中的劫难与伤痛,与面对成长之痛时,我的倔强与不屈服。所以这个章节第一自然段的情感便由上一个章节的激昂变得低沉下来,语气也变得极为凝重而隐痛。与人自然生长的历程一样,人的心灵在成熟的过程中也是充满痛苦的,甚至有些疼痛是难以忍受,又无法逃避的,可就算是面对这些疼痛时,我也会有无可奈何的无力感,但我依旧不会屈从,所以,雪儿说“我不会屈服于岁月的折磨,把自己一生的追寻搁置在无奈之中。”不屈服,怎样呢?我会“探尽情感的深度,追攫你孤独的方向……”沉痛之中,依旧不放弃追求。直到“我的魂灵,在你的指尖上安息。”直到死亡的追求,何其执着,何其刚强!

《红尘有泪》,是说历经成长之痛,新的自我荣获重生,这个重生的自我,在诉说自己的蜕变历程,“我曾是水,我曾是光,我曾是风,我曾是你身边的一切一切。然而,在你没有见到我的本身之时,所有的形都是由虚幻组成的象。”这才是这篇文字的点睛之笔。自我就是这么一种“虚幻组成的象”,她孤独的存在于你的意识里,思想里,但只要用另一方式去切入,“你或许就能感知到我的生命力,在一点一点凝聚。”这才是自我的真实面貌。

我很喜欢文章的结尾部分,雪儿以很具象的文字解释了“自我”这个幻象的蜕变过程:“生活总是有无形放大的幻想,即便在原始的莽原之中,依然存在真实的声音和不真实的回响。”这是现实世界在自我意识中的形态,也是自我蜕变的环境,在这样的世界里,自我“以无可辩驳的姿态,挥洒新与旧的交替,使一切追求光与影的力量,穿越时空的禁锢。”自我的完善过程就是自我不断否定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过程。那么重生后的自我,会以怎样的形态调控本我呢?势必是要走进现实世界里加以实践的,所以,结尾雪儿以问句“你敢于迈开脚步,走出红尘的深处吗?”收梢。这个问句,真是问的意味深长,这不由得让我想起另一句话: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世,大隐隐于朝。无论自我如何超脱,如何高尚,她只有真正深入红尘,才能真正体现其生存价值。换而言之,无论现实人生让我们如何压抑、苦闷、不自由,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不该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这么一个灵魂的号角,在你疲惫不堪的时候,在你痛苦绝望的时候,在你犹豫彷徨的时候,时时吹响奋进的旋律,催促你不断追求,不断前进。

总析全文六个章节,正好完整的刻画了自我灵魂的一次完美蜕变,灿然重生。《怅惘原野》是自我灵魂的一次深刻对视,《水的幻想》,自我灵魂面对现实残缺时的哀伤与迷惘,《光的陈述》自我灵魂的执着追寻的坚定信念,《记忆之角》,自我灵魂反思与觉醒,《风有方向》,自我灵魂面对蜕变之痛的思索与振作,《红尘有泪》,自我灵魂的灿烂重生,期待走入红尘,再次历练的决心。其实,自我灵魂的发展与成长,就是在这一次次的完美蜕变中逐步实现的。如果你能读懂雪儿的《灵魂之号角》,你也就读懂了自己灵魂深处的绝唱。也许,大家灵魂吟唱的旋律不一致,层次不一样,但值得一提的是,你只要活着,就应该时常停下现实里的琐事与忙碌,听听自己灵魂深处的这种歌唱,想必会给你一份意外的收获与感触的……

后记:读雪儿的《灵魂之号角》,不知为何总让我想起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艾略特的《荒原》,因为我总觉得这篇散文诗在写作语境上是很接近那两部作品的。也是我意识里比较推崇的一种写作方式。所以,我给了她很高的定位与评价。但这些观点仅限于我的个人之见,不求朋友们的赞同,但不同之处愿意与朋友们共同商榷!

共 5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作者以细致深刻的笔触品析着文友一瓣雪花的散文诗《灵魂之号角》,从初读时的震撼与惊诧,自然引到对原文的切入点的介绍:此散文诗一反我们传统文学的文字功能的讲究,而是以西方文学的那种意识流写作方式,倡导探究人类内心世界的表象与人性内核,完美地将我们古典文学的写作手法嫁接到了意识流文学的写作语境之中,使得文字厚重,意境深远。随之又从文章的主旨、结构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做了简明的剖析。之后更是花了大量笔墨去分章节品析文字所蕴藉的深刻内涵。《怅望原野》、《水的幻想》、《光的陈述》、《记忆之角》、《风有方向》、《红尘有泪》六个章节,正好完整地刻画了自我灵魂的一次完美蜕变,灿然重生。作者说,这篇文是一场精神层面上的自我对话——“一场灵魂深处的自我对话”,对话的双方一个是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不断反思的“我”,一个是“本我”。最后作者写道:“ 无论现实人生让我们如何压抑、苦闷、不自由,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不该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这么一个灵魂的号角,在你疲惫不堪的时候,在你痛苦绝望的时候,在你犹豫彷徨的时候,时时吹响奋进的旋律,催促你不断追求,不断前进。”至此,将原作者的写作宗旨进行了更准确的阐释。作者用心地品味,深刻地剖析,使读者对原散文诗有了深入的了解。本文题目凝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原文内容,富有鲜明的鼓动力,且主体部分文字精美,解读入木三分。佳作,荐阅。【编辑:风逝】【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2011904】

1 楼 文友: 2012-01-18 15:51:2 作者以细致深刻的笔触品析着文友一瓣雪花的散文诗《灵魂之号角》,从初读时的震撼与惊诧,自然引到对原文的切入点的介绍:此散文诗一反我们传统文学的文字功能的讲究,而是以西方文学的那种意识流写作方式,倡导探究人类内心世界的表象与人性内核,完美地将我们古典文学的写作手法嫁接到了意识流文学的写作语境之中,使得文字厚重,意境深远。随之又从文章的主旨、结构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做了简明的剖析。之后更是花了大量笔墨去分章节品析文字所蕴藉的深刻内涵。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2 楼 文友: 2012-01-18 15:51:51 《怅望原野》、《水的幻想》、《光的陈述》、《记忆之角》、《风有方向》、《红尘有泪》六个章节,正好完整地刻画了自我灵魂的一次完美蜕变,灿然重生。作者说,这篇文是一场精神层面上的自我对话 一场灵魂深处的自我对话 ,对话的双方一个是自己内心深处那个不断反思的 我 ,一个是 本我 。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楼 文友: 2012-01-18 15:52:14 最后作者写道: 无论现实人生让我们如何压抑、苦闷、不自由,我们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不该放弃对真善美的追求。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这么一个灵魂的号角,在你疲惫不堪的时候,在你痛苦绝望的时候,在你犹豫彷徨的时候,时时吹响奋进的旋律,催促你不断追求,不断前进。 至此,将原作者的写作宗旨进行了更准确的阐释。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4 楼 文友: 2012-01-18 15:52: 7 作者用心地品味,深刻地剖析,使读者对原散文诗有了深入的了解。本文题目凝练,简明扼要地概括了原文内容,富有鲜明的鼓动力,且主体部分文字精美,解读入木三分。佳作,荐阅。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5 楼 文友: 2012-01-19 10: 9:57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 逝水流年 精华典藏。感谢您赐稿流年,祝创作愉快。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相逢,用文字找寻红尘中相同的灵魂。

6 楼 文友: 2012-01- 0 18:17:1 想多学习她的文章,前辈能否指引。 原名张辉,湖南衡阳人,男,2 岁,现为衡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承接业务:广告语、歌词、谱曲、传记、书本、文案方案等各类文字文本撰写联系QQ:250 985 5 手机:182747746 7

7 楼 文友: 2012-08-27 20:55:07 不凡的手笔,抓住了作品的脉络,赏析到位,写出了意义,赞。糖尿病胃轻瘫便秘的原因阜阳男科医院哪家好经量少为什么会痛经

通经活络的中药配方
孩子不爱吃饭
严重痛经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