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存問題或成為拖累國產手機品牌的重要缘由
从2011年起国产品牌的出货量持续高速增长,不断有企业宣布自己的高增长目标,然而日前金立爆出问题,第一界研究院院长孙燕飚表示国内全部行业的库存可能近5000万台,这个问题对国产品牌正成为沉重的压力
在中华酷联时代,国产品牌主要是通过与运营商合作销售,这时候企业本身需要根据运营商的计划制造,库存问题反而不是太严重
到了小米开始以互联营销搅动国内智能市场的时候,它是以轻资产模式进行经营,利用互联的高效以接近零库存的方式运营,这让它得以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运营,同时也得以打出性价比的竞争优势
2015年起,国产品牌的竞争再次回归到线下渠道,其中OPPO和vivo凭借它们广布3四五线城市和农村乡镇市场的以十万家计算的零售点推动它们的出货量高速增长,这吸引了华为迅速跟进并在2016年初推出千县计划希望迅速复制OPPO和vivo的渠道优势,然而这类做法恰恰给库存带来巨大的压力
2016年底~2017年初就有媒体报道指产业链传出消息指国产品牌削减订单,幅度达到10%,这时就已提现出国产品牌依靠线下渠道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了增进出货量的增长国产品牌拼命往渠道塞货,然而到了年初的时候就开始出现渠道商不得不消化上一年留下的库存,而企业也因此不能不削减订单
2017年四季度寒流让这一切的问题提早爆发,自2017年10月开始国内出货量连续出现同比下滑并且是加速下滑的趋势,10月~12月的同比增速分别是下滑近10%、20%、超过 0%,这1突然而来的寒流让国产企业猝不及防,早在2017年12月初就传出国产企业削减订单,较2016年提早了一个多月,可见国内市场寒冬带来的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
媒体报道的消息指,其中极度依赖线下渠道的国产企业遭到的影响较大,削减的订单也较大,而依托性价比优势的小米遭到的影响反而较小,这也许与依靠线下渠道的企业过于依赖促销而却是低配高价有很大的关系,在国内市场寒冬之下这些依托线下渠道的企业受到的冲击也就特别大
华为则早早开始选择转变,在2017年10月华为公司创始人兼总裁任正非表示要重视低端市场,这家执行力强大的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是相当迅速的,推出了价格低至599元的、年底大举促销价格降幅乃至超过小米,终究据Gartner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4季度它的出货量实现微幅的增长,算是度过了这个寒冬
2017年4季度国内市场出货量的寒冬导致国产品牌出现巨大的库存问题,谁没能处理好这个问题那末很可能会拖累公司甚至出现资金问题,这是值得企业需要审慎思考的问题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宝宝不消化食疗法微信店水果
宝宝健脾吃什么好
-
斯诺克海口赛吕昊天惨遭塞尔比零封赵心童无
人工智能 | 2020-07-09
-
利物浦大将不关心曼城战绩他们不可能场场
人工智能 | 2020-07-01
-
视频弹幕网A站与B站为何发展出两条不同的
人工智能 | 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