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C卡电话亭的尴尬网友建议改成WiFi亭
上世纪90年代的昆明,络不够发达、没有普及,便捷的公用亭是信息交流的桥梁。现今,亭日益破旧,布满灰尘和小广告,褪去了昔日的光环,校园里、街头上,公用亭前排队打的现象成为人们记忆中的一道风景线。短短十余年,亭从繁华到破落,未来它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存在?亭是否应该拆除?连日来,在昆明的大街小巷,寻找着关于公用亭的记忆。
记忆
IC卡曾是必备随身品
很多昆明人的记忆里,或许有着这样的画面:傍晚吃完饭,在亭前排起长队,轮到自己后,与恋人、家人、朋友倾诉着思念之情。夜深了,依然会见到年轻人手持话筒喁喁细语,那场景,温柔而缠绵。
公用亭,曾是城市里的一道风景线。它们像色彩斑斓的雨伞,伫立在大街小巷,连接并维系着遥远的另一端。在普及之前,传呼机是向“移动通讯”过渡的重要阶段,保证收到传呼信息能够及时回复,遍布街头的IC卡亭必不可少。因此,它刚一亮相便被追捧,亭排起长队,报刊亭和商店都在出售用于拨打公用计费的IC卡。
10年前,对于身在异乡、收入不高的务工者来说,是奢侈品。廉价、便捷的公用是他们联系亲朋好友的不二选择。宣威人何先生20年前和朋友结伴来昆明谋生,说起公用亭,他感慨颇多:“30岁以上的人对公用亭有很深的感情,毕竟IC卡曾是我们必备的随身物件。”
“IC卡是我学生时代很重要的回忆。”大理人李女士在昆明上大学时,寒暑假才能回家,那时和家里人汇报近况都是靠公用。“晚自修结束后的九十点,是学校亭最繁忙的时候,寝室楼下,大家都排起长队抢着打,有的是跟自己的恋人联络感情,有些是打给家里问候父母,每天都会有学生光顾亭。学校为了避免因为‘抢’而发生矛盾,还特意在亭上贴出告示,要求每位学生最多只能使用5分钟。很多学生拿起就能熟练拨出一长串的卡号和密码。”
“70后”、“80后”甚至“90后”的脑海中,或多或少都保留着对公用亭的回忆,但对于“00后”而言,它算是陌生词汇。“IC卡?不知道,没用过。”13岁的小雪一脸茫然。
现状
身影仍在多成摆设
如今,亭这道曾经的风景线黯然失色,使用率极低,已成为城市的“摆设”。一座座又脏又破旧的亭却依然屹立在每条街上。
昆明市区,东风路,不时能见到亭的身影。走近观察,许多亭内布满灰尘和刮痕,线线头凌乱、话机落满灰尘,拿起话筒毫无反应,有的亭甚至听筒早已不见,亭外贴满广告。
金碧路上,每隔100米左右就有一个亭,拿起话筒试听,没有信号。
昆明市区不少道路上,亭的现状类似:由于太久没有使用,很多机已锈迹斑斑,不仅布满灰尘,还有很多擦不掉的黑色污垢,多数听筒丢失,被扯断的线耷拉着,看上去破旧不堪。有的亭内壁上还贴着很多“牛皮癣”广告。
“最近两年,没见有人使用这个亭,早就成了摆设。偶尔看到有人也都是避雨的。”金碧路上,建设银行一位职员谈起设在门口的公用亭时说。相邻一家报刊亭的老板则表示,以前IC卡卖得很火,有时他一天能卖上百张。“现在早就不进货了。没有人打了。”
西昌路一商铺店主称,门口的亭损坏了四五年,从不见修复,但时隔不久却有人过来更换亭上的广告。他认为,相关单位不拆除损坏的亭,或许是想让这些亭成为“广告发布亭”。
“现在人人都有,连家里的座机都不怎么用,更何况公用。”随机采访了多名路人,大家都表示近几年都未使用过公用亭。在购我们08年的增长不到40%物站上输入“IC卡”搜索,发现交易量基本为个位数,站还会自动弹出“IC卡收藏”的购买提示,不同时期不同图案的IC卡,从数元到百元一套不等。
拆PK改
失去用武之地的亭破损严重,影响市容,但它投资巨大线路完好,还有一定的使用功能,拆除又可惜。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亭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在那里?是退出历史舞台还是寻求转身?调查中,大多数受访市民表示,公用亭已没有存在的必要,建议有关部门处理。也有市民和友提出了改造亭的想法。
非常难看,有损形象。我觉得可以把它拆了。——市民梁先生
公用亭从广受欢迎到成了摆设,与普及有关,但主要还是相关部门不够重视。承担着公用亭日常维护的通讯公司应切实担负起职责,就算由于的普及而淡出市场,也不能让公用亭脏乱差。——供职于政府部门的王先生
不但利用率极低,还面临着巨大资源的浪费和高额的维系费用,没专人管理很容易遭到破坏,不如拆掉。——市民
有很多人建议把亭改成WiFi亭或者能缴费的智能终端等等,但这个想法或许只是看上去很美,实际操作起来并不一定接地气。现在大家都有,缴费都能轻松搞定,如果不会用缴费的老年人,也未必会使用各种智能终端。而且改造后的亭,很可能变味为“广告亭”,实用功能存疑。——友
公用亭是城市必需的公共设施,也是便民设施,关键是要与时俱进、升级换代,把单一的功能变成多元的功能。对IC卡公用可进行一些改进,而不是一味的拆掉。有了它,市民可以随时免费拨打110、119、120等紧急呼救,如果有突发性事件,附近基站发生故障信号中断,公用亭将发挥重要作用,其社会效益远远高于经济效益。——友
亭对一些人来说,还是很方便的,比如校园、厂区、医院就有它的拥护者。——友
作为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公用亭是城市功能完善的象征之一,但应该及时“洗脸”并升级换代。——友
有些城市,公用亭被改造成信息亭、WiFi亭、充电站。或许还能改造成缴纳水电费、查询天气情况和交通线路的智能终端,更多地方便市民。——友
他山之石
北京:公用亭可免费上WiFi。北京联通计划把北京现有的重点地区亭全部覆盖WiFi热点,供市民免费使用络。
广州:电信推出可上的公用,新型多媒体通信终端机不用上账号,不用另买上卡,上费用自动从IC卡上扣除,费用0.10元/分钟。
香港:亭已被无线络覆盖,市民可通过亭上、查询和缴纳水电费,享受音乐下载、充电等服务。
日本:两家电信公司计划在全国设置10万部免费公用。在拨打这种免费公用时,用户首先拿下话筒拨打想拨他讲课风趣幽默的号码,之后液晶画面上会出现一段长约15秒的广告,之后接通。拨打固定可以免费通话9分钟,拨打至多免费通话1分钟。
英国:随处可见的红色亭曾是英国的城市标志之一,但由于收入持续下滑,英国电信公司计划拆除部分街头亭,同时将另一些亭让市民“收养”,市民可以把亭改建为其他用途。
搜索“IT之家”关注抢6s大礼!下载IT之家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复方鳖甲软肝片软肝效果好吗
三岁小孩脾虚怎么办
宝宝胀气哭闹
-
斯诺克海口赛吕昊天惨遭塞尔比零封赵心童无
人工智能 | 2020-07-09
-
利物浦大将不关心曼城战绩他们不可能场场
人工智能 | 2020-07-01
-
视频弹幕网A站与B站为何发展出两条不同的
人工智能 | 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