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工智能

藩国乡土超越还是重复

人工智能  |  2020-07-16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进入21世纪,河南的中短篇小说悄然出现了一次新的繁荣。邵丽、乔叶、傅爱毛、尉然等以其创作实绩迅速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计文君、宫林、安庆、赵文辉、柳岸、八月天、陈明远等也纷纷显示了各自的创作才华,不断有作品在全国各大文学期刊发表并被转载,河南的中短篇小说创作重新表现出强劲的势头。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情况与上世纪80年代初的情况相仿佛。

今年,《莽原》面向河南作家特别是青年作家开辟了一个专栏,每期刊发一位河南作者的两篇小说,多为一个中篇、一个短篇,少数是两个短篇。该栏目的推出,不仅很好地展示了河南作家的创作实力,同时对这些青年作家的成长也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河南文学的发展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

自第二期开始,该专栏先后刊发了尉然、八月天、宫林、柳岸、陈铁军等五位作者的小说。五位作者中,除陈铁军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即开始创作并产生了一定影响外,其他几位以前虽也有零星作品问世,但总体说都是在新世纪才崭露头角的。分析他们的创作,大致可以看出当前河南青年作家的创作情况、特点和态势。

尉然的小说已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点。他的小说主要描写农村生活,作品涉及的人物不多,关系也相对简单,故事往往围绕一个或有因果关系的一系列带有某种滑稽或荒诞色彩的小事件展开,人物性格略显夸张因而带有漫画色彩。尉然的小说,不管采用第三人称还是第一人称叙事,读者总会清楚地感知叙述者的在场,而且叙述者总会不时跳出来直接面对读者。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具有很好的间离效果,加上其叙事语言的诙谐,使读者对作品人物形象的漫画化和故事情节的夸张荒诞不至于因其“假”而抵触,相反会造成很好的喜剧效果。尉然对叙事的掌控能力相当好,他能把一个很小的事件讲得饶有趣味,叙述从容舒展且不会有冗长拖沓之感,使人读来兴味盎然。《丢了一只羊》写的是精明的刘留偷吃了马四眼的羊,而马四眼在丢了羊的郁闷中碰进而摸了刘留媳妇王腊月的 ,最后刘留设法让马四眼接受以 子抵羊的结局。《炫耀》写的是“大跃进”之后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脸上长着大片胎记的炊事员拿一个馒头换来个年轻漂亮媳妇的故事。这两篇小说一写当下、一写历史,仍然保持了其一贯的风格,对农村人物形象的刻画生动有趣,从而较好地表现了农村的生活现实。特别是《炫耀》,以喜剧的方式表现当时农村生活的苦难,用个老套的说法,堪称“含泪的笑”了。对尉然来说,他的写作已相对成熟,也许他需要注意的,一是他的这种夸张所以一直忌讳吃鱼。但有关专家新近研究发现和荒诞应避免失之于过,要把握好适当的度;二是应尽可能避免作品表现手段的单调,努力使作品写得更厚重些、深刻些。

八月天的两篇作品同样是农村题材,而且同尉然一样,一写历史、一写现实。《父亲的王国》以童年的视角写父辈在“文革”那段荒唐岁月中的生存状况和心态,作品描写了父亲“注定成王”的宿命荒诞实现过程,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处于压抑状态中的人的性格扭曲及其不甘、无奈、逃避和自我安慰、自寻寄托的心态。《低腰裤》写的是一个被强奸的少女和一个强奸犯无奈结合的故事。作品反映的是当下的社会现实,是农村青年进城后城市生活方式对其产生的影响,及由此引发的命运的变迁。在这个故事中,作者重新审视了欲望、道德、伦理的纠结,思考了欲望驱使下人性的本质。《低腰裤》把强奸处理成因外在诱惑引起欲望冲动且刹车失控引起的事故,这是从人性的本质出发对人的理解,是一种大的悲悯和宽容。八月天对小说写作有着自觉的思考,对作品的结构、人物的塑造、故事的讲述以及节奏的把握、切入点的选择等都特别用心。当然他的写作也因此显得有些过于用力,结果却使许许多多自己想表达的东西无法得到充分表达,总使人有种欠点什么的感觉。对八月天来说,也许像尉然那样,把作品处理得再简单些、特点再突出些,可能会更好。

宫林的两篇小说,《钢婶的基督》写钢婶和她的子女及邻里家长里短的故事,表现了当下农村的生活现实和人际关系;《脉》主要描写的是风水先生韩叔,他为两位想给父亲迁坟的兄弟乡长看好了一块风水宝地,在了解到两位乡长鱼肉乡里的劣迹后,却拒绝为其“点穴”。同为周口作家,宫林的小说创作前期从语言到叙事似乎都受到墨白的很大影响,以至于很长时间找不到适合自己的路子。近几年,他的小说似乎更多带有孙方友小说的特点。简单说,就是人物性格特点突出、生动鲜活,而表达方面则以叙述为主,细腻的描写较少,或者说就像是在讲故事。应该说从此宫林的小说开始变得更为可读,叙事也显得更加扎实。宫林对当下农村生活的表现是全面、真实且具有一定深度的。问题在于,对于中短篇小说写作而言,如果只通过简明的故事来塑造人物,或者通过最后抖开包袱来增强可读性,显然远远不够。叙述过多,同时常常被事件牵着走,使叙述过于急切,缺乏节奏,作品因此少了些从容和韵味,这也许是宫林今后创作应该注意的问题。

柳岸的《黄昏与乡村老人》写的是当下农村出现的养老问题,作品特意设置了郭太爷、郭世宇祖孙二人,一个是传统文化的符号,一个是西方文明的代表,作者意图通过中国伦理传统和西方现代文明的交融来寻找到一种新的乡村养老模式;《斗气儿》描写的是生活在小城市的一对原本关系尚好的夫妇因相互误解和斗气而导致婚姻破裂的故事,试图揭示当下人们的情感和婚姻现实。这两篇小说所关注的都是当前重要的社会问题,可见柳岸在此一方面有着特别的敏感。同为周口作家,柳岸对当下农村的描写应该说不及尉然那么生动,东莞市内各大客运站将迎来一波小高峰不及宫林那么真实,但尉然、宫林欠缺的却正是柳岸对农村重要社会问题的敏感以及对作品现实意义的明确追求。对柳岸来说,她的叙事多少显得有些老套、平淡。对小说写作来说,仅仅有对主题的敏感还很不够,寻找到更好的表达方式似乎更为重要。

五位作家中,陈铁军其实是不大好和前四位放在一起谈论的,他出道和成名都比前几位要早得多,写作也比较成熟。陈铁军小说的最大特点是人物富于传奇色彩、可读性强、写得好玩儿,同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陈铁军以前的作品以写市井小人物为多,但这两篇小说却把目光投向了农村的过去。《弦歌》写的是哥哥满囤典妻弃家寻找被土匪绑票的弟弟满圈的故事;《不敢瞎喷儿》写的是爱吹牛的“大喷壶”老汤胡吹乱喷并最终送了命的故事。这两篇小说基本保持了陈铁军小说的特点,叙事口语化,多调侃,其中大量河南方言的使用,使之具有了明显的地方特色。但两相比较,我觉得《弦歌》写得更好一些。这些年,莫言、贾平凹等都在借鉴中国民间文化以丰富小说的表现形式方面进行过不少探索,陈铁军也不声不响地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这篇小说在叙事上带有话本小说的某些特点,弦书等民间文艺形式的引入,很好地表现了昔日豫西地区的民俗和人情风貌;整个故事也讲得非常好,把弟弟对哥哥的思念、哥哥对弟弟执着苦寻讲得荡气回肠、凄婉动人。

自中国新文学发端以至新时期,河南渐成中国乡土文学的重镇。上世纪八十年代,张一弓、张有德、乔典运、段荃法、 禾、李佩甫、张宇、郑彦英等正是以其描写农村生活的中短篇小说引起全国文坛的关注,逐渐开创了文学豫军的辉煌。现在,我们看到,新世纪开始引起关注的这批河南作家,不只是这五期的专栏作家,包括安庆、赵文辉等,写作同样以农村题材为主。这对于延续河南乡土文学重镇的地位当然十分有益。然而,大量阅读这些作品,我们也会产生一丝隐隐的忧虑。在上个世纪,前有李佩甫的《画匠王》、《无边无际的早晨》、《豌豆偷树》等,后有李洱的《石榴树上结樱桃》等,这些作品在主题的开掘和形式的探索上,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受到全国文坛的广泛称赞。时至今日,我们看到的这些中短篇小说,与上世纪的作品相比,同样是农村题材,却似乎并非螺旋上升、超越后的回归,而更像是重新回到了原点,一切从头开始。

在当前的这批作家中,除乔叶、傅爱毛等在个人经验的表达和当下新的生活元素的使用上做得较好外,其他多数作家在这些方面都有所欠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河南作家就以慢半拍著称。这个特点的另一个方面是创作态度的踏实,并因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成为特点、优长,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现在这批作家的写作,却让我们继续看到了它不足的一面。学养的欠缺、艺术独创性和自觉精神的不足曾经是制约河南作家取得更大成就的重要因素。今天,我们看到这样的问题其实仍然存在。甚至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青年作者相比,今天也缺乏像李洱、行者、墨白这样有自觉创新意识、文体意识、求新求变的作家。再一点,关注现实、富有意识曾经是河南作家的突出特点,但这些今天也似乎有所减弱。写作、叙事应该有信仰的支撑,只有这样作品才会有真正的博大、雄浑、深沉,才会是真正的大作。

因此,对于当前正在崛起的这批青年作家来说,虽然他们正创造着一个新的繁荣,但要推动河南文学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前面的路仍然很长,需要他们把创作的脚步走得更扎实些,需要他们具有更强的自觉意识、创新意识和意识,需要他们做出更大的努力。

共 59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河南被誉为中国文学的发祥地,河南文学有着庞大的体系和阵容。此篇作品赏析何弘老师为我们介绍了21世纪,河南中短篇小说出现的又一次新的繁荣。对尉然、八月天、宫林、柳岸、陈铁军等新生代河南作家的作品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圈点、品评。并客观地分析了河南乡土文学及小说创作的发展趋势,为推动河南文学再上新台阶提供了可行性寄语。学习,推荐。 ——海恋1977

手得了灰指甲怎么办
镇江男科医院
民间偏方祛狐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