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驱动互联网产业新概念形成
物联驱动“互联+”产业新概念形成
近日,在由中国通信学会物联委员会、江苏物联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通信学会、江苏省通信行业协会、江苏省互联协会、南京邮电大学物联国家大学科技园联合承办的 2015年全国物联技术与应用 创新驱动主题论坛 上,中国通信学会物联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物联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朱洪波教授指出, 互联+实体经济 ,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这是一种革命性变化。物联将驱动 互联+ 产业新概念的形成,驱动新一代技术变革。
朱洪波认为,互联实现了人机之间信息交互和传输。如果仅仅是让带宽更高、速率更快,这样的变化显然无法满足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所有需求。目前,互联已经进入后互联阶段,向 互联+ 转变。互联开始渗透到各行各业,这种战略转移是互联促进物联发展的基础。无论是信息络技术,还是行业从业者,都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络连接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信息服务,所以互联和物联渗透到各行各业,是为产业服务。从严格意义上讲,物联并不是一个具体络,也不是一个具体的产业。朱洪波介绍说,江苏省物联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过去六七年在物联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我们的理解是,物联只是一种形式而已,是络连接万物的形式,利用现在无处不在的信息络技术,来满足无处不在的服务需求。因此,我们的发展重点,应当是利用物联技术思想将互联末梢效益进行战略转移,重点不是放在互联本身,应当放在末梢效益和边缘价值,其边缘价值应当是指互联自身价值以外、服务于其他行业的间接价值和增值服务。
国家已经对运营商提出要求,既要提速,还要降费,因此信息通信业的视野应当转移到互联以外的行业里面去。朱洪波认为,互联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并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电信业仅仅靠收流量费难以生存,所以 互联+物联 的时代已经到来。行业发展应该从以信息传输为中心向以信息服务为中心转移,从以技术为中心向以服务为中心转移。 互联+ 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一种互联新型表现方式,应该充分发挥互联在生产要素优化和集成中的作用,与物联创新深度融合,形成更加广泛的实现工具平台。面对 互联+ 时代的到来,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互联不是随便+到各行各业的。 互联+ 要用什么样的解决方案?现在互联企业都在思考这一问题。
众所周知,物联分成四层:感知层、络层、信息层、应用层。朱洪波提出,换一种思维来看,感知层是产业应用环境,所有各行各业都在这个环境中;络层应当无处不在,要实现各种形式的接入;云计算、大数据则处在信息层;最后一层是用户层。现在大家都在谈论智能制造,实现第四次工业革命,最终实现为每个用户生产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并且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目前的生产制造模式显然达不到这一目的,因为是大规模复制、标准化,但未来生产方式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要构建智能服务器,形成相应的系统来满足四层环境的控制需求。信息物理系统(CPS)是一个综合计算、络和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这样的系统如何来实现?如何通过CPS来控制四个不同环境,形成统一智能服务系统?这需要系统能够智慧化模拟人类大脑系统,由此也带来整个管理体系发生变化。未来的产业必然要构建商店式平台,生产制造业要满足商店式平台里用户不同种类、个性化的需求,基于这种思维的物联架构将是方向。
实现物联+,既要有服务提供,还要有服务消费。朱洪波认为,物联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物联+n 解决方案的形成,重点是建设智慧工厂和满足智能信息消费的商店。 互联+ 实体经济,不是物理变化而是化学变化,这是一种革命性变化,所以工业4.0概念提出来以后,产业边界和行业定义都已经模糊了。物联将驱动 互联+ 产业新概念的形成,驱动新一代技术变革。智能制造、智慧服务提供消费,两个轮子一起转,才能促进 互联+ 的发展。同时,我们应该深化 互联+ 的产业体制机制变革,现有体制机制如果不改变很难适应 互联+ 时代,必须做到三位一体。 我们目标是打造 互联+ 时代的链状智慧产业体系,从技术环、生产环到用户服务产业链,形成未来 互联+ 的新形态 。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引起前列腺炎原因
慢性肾炎的食疗
阴部潮湿吃什么药来调理呢
热淋清颗粒的功效怎么样灯盏花制剂管用吗
小儿反复发烧怎么办
-
斯诺克海口赛吕昊天惨遭塞尔比零封赵心童无
人工智能 | 2020-07-09
-
利物浦大将不关心曼城战绩他们不可能场场
人工智能 | 2020-07-01
-
视频弹幕网A站与B站为何发展出两条不同的
人工智能 | 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