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未来很美但它并非智能制造的标志
机器人的未来很美 但它并非智能制造的标志
当前,中国不少地区提出 机器换人 战略,以应对劳工短缺问题。加上机器人是先进制造、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大成者,如果工厂里装配大量机器人,似乎就成为了智慧工厂的名片。一时间,中国机器人市场火热。
那么,中国制造企业是否买账?实际上,不同企业心里都有不同的账本。
上机器人生产线各有利弊
机器人生产线是制造行业转型的方向之一,这点毋庸置疑。对于中国的制造企业而言,是否上机器人?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诠释。
徐工集团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现在,徐工正在改造其生产基地,第一是焊接线上将工人全部替换为焊接机器人,第二是实现机床的联,将原来由工人操作的输入工艺参数、调配生产的环节省掉,直接由机床联实现参数调整、排产和质量检测全自动化,第三是通过MES与供应链系统的结合,提升配送能力。
徐工信息智慧制造发展部总监助理许健全列举了机器人可以给徐工带来的好处:焊接机器人响应时间短,动作迅速,焊接速度在60~120cm/分钟,这个速度是远高于手工焊接40~60cm/分钟;性能稳定,可以做到10年无故障;一台机器人可以替代2到4名产业工人等等。他告诉《中国电子报》,中国工程机械行业正面临着向高端转变,承接国际先进制造、参与国际分工的巨大挑战, 机器换人 已是大势所趋。机器人代替人工有利也有弊,但总体而言肯定是利大于弊。
在另一面,同样作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领先企业,三一重工对机器人的替代持谨慎态度。三一重工流程信息化部副部长周志军告诉《中国电子报》,三一重工在焊接线上采用了焊接机器人,但是在总装线上,由于零部件多、工艺比较复杂,零件由客户定制的比较多,不规则,又是小批量生产,不太适合用机器人生产和组装。他透露,和汽车厂相比,三一重工一个车型每个月的生产量大概是几十到几百台,批量比较小。
用机器替代人的好处是节省人力。周志军坦言,工作量不饱和、产业工人的流动对三一重工确实有些影响,三一重工也考虑过机器换人,至于到现在并没有大范围实施,也是出于投入产出比的顾虑。
同时,周志军也指出,与三一重工同类型的企业徐工集团,目前应用的机器人也主要在焊接环节上。
机器人工厂并非智能制造标志
企业改造旧生产线,上机器人,是企业自动化、智能化提升的一个表现,那么,机器人生产线是否就是企业或工厂实现智能制造的标志?并不尽然。
12下一页>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发现灯盏之美灯盏花领军企业发展
灯盏花领军企业都有啥
-
斯诺克海口赛吕昊天惨遭塞尔比零封赵心童无
人工智能 | 2020-07-09
-
利物浦大将不关心曼城战绩他们不可能场场
人工智能 | 2020-07-01
-
视频弹幕网A站与B站为何发展出两条不同的
人工智能 | 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