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灭法师要有正知正见要依止善知识节能
寂灭法师:要有正知正见,要依止善知识
所以说我们要具备择法眼要有正知正见,要依止善知识,千万不能一失足成千劫恨啊!《佛说金刚心陀罗尼经》中,佛对文殊菩萨说:吾灭度后,末法年中,多有钝根劣智众生,心迷意醉贴水有所收窄,智暗情昏,虽有斋戒,并无智慧,愚心高傲,邪见自专,不肯下心参求名师真正诀法,一心执着,认妄为真,或有执着经书文字;或有执着诵持名数,或有学得一言一句便为究竟,未得谓得,未证谓证,修少善根,生大果望,是人愚迷,不会佛意,自诳自瞒,虽是善因,难逃恶果,何以故,种子不真。所以不结菩提正果。一失人身,万劫不复。文殊菩萨问佛:云何是外道六师?世尊曰:如来灭后,多有波旬入我法中,住我寺院,剃头披褐避祸。称佛弟子,背其檀那饮酒食肉,污漫净地,第一外道;复有牵妻带子,住佛伽蓝,编学瑜伽教相,自称遗法弟子,饮酒食肉,与人修斋,不僧不俗,第二外道;复有邪人,上无师传,下无师证,被鬼迷制,邪悟聪明,不假修功,自言成道,外托佛教內行邪法,惑乱世人,增长恶见,同入邪路,灭佛正见,第三外道;复有道衣体学,求问吉凶占卜,驱鬼遣神,鉴形先兆祸福,惑乱世人,灭佛正眼,第四外道;复有装模作样,空腹高心,未证言证,未悟言悟,一言半句便为究竟,不食油盐茶果酱醋,执持邪戒,惑乱无智,第五外道;不用看经念佛,不用作福参禅,不用出家受戒,不用投礼明师,偏指色身与佛无二,诳惑无知,同入黑暗,断善根苗,灭智慧种,执着痴顽,第六外道。此等六师,波旬外道,于后末法入我法中,坏佛伽蓝,毁佛正法,灭佛教相。文殊菩萨问佛:云何行持名善知识?佛言:善知识者,心性柔和,戒行精专,心无贪姤,物无爱恋,心性平等,意无憎爱,有大方便,自度度人,量根施道,具大总持。好心与人,不求果报,行门清净,无诸过失,说义,皆合经意,具足此行名善知识;复有智慧出众,福德超群,无所不善,无法不识,为人天之眼目,作佛法栋梁,掌佛祖之权衡,作法门之领袖,开正道门,塞邪魔路,绍隆佛种,续慧联芳,以心印心,陈转不绝,大机大用,大愿大力,此名真大善知识。
有了善知识,就会因才施教传授相应的法门。所有的法门,只要是佛陀亲传的,没有好与不好之分,从俗义谛来说:法法平等,无有高下,一切法皆是佛法。正如《四十二章经》中佛陀所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食蜂蜜,中边皆甜,吾经亦尔。从胜义谛上来说:大乘是了义法,小乘是不了义法。可是大乘法虽了义,但小乘者不能接受,对其而言,那还是不了义;法是以利益众生为重,小乘法虽不了义,若能利益小根之人,那对小根者来说,小乘法也是了义的,所谓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优劣契机者妙。对佛法要有这种看法。当然一乘般若是好,般若是诸佛之母,那么我们现在愚昧众生能不能修实相念佛呢?就像人参虽高贵,可是你虚弱的身体能不能受补啊?草方虽是便宜,可是却能治病。我们修学佛法,到处寻找有缘的法门,这个正知正见要有,否则可能背道而驰;可能瞎子点灯---白费蜡;可能误入歧途!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复有
还有。
知识
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来自社会实践。其初级形态是经验知识,高级形态是系统科学理论。知识就是概念之间的连结。它是概念的内容的一个方面。概念的内容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与直观之间的连结。我们构造概念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握直观。因此,概念与概念之间必需彼此连结形成知识。有了知识才有力量,才能去把握直观。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以及组织全日跌幅为1.04%. 受主板市场继续下探新低影响。按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理解,知识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知识可以分为两类,即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特点及关系的知识,也称为描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包括三种不同水平:符号表征、概念、命题。
张掖治疗白斑病费用河池治白癜风哪里比较好
积食
-
管理20个城市宣布购房可以拿到补贴你能轻松买
5G | 2020-09-18
-
阿森纳英超第1巨富3董事入最新福布斯富豪
5G | 2020-07-08
-
武磊爆发给中国足球带来1最大利好留
5G |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