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国当下的网络文学已经深入大众生活的肌理之中
当下的络文学已经深入大众生活的肌理之中。无论在地铁、公交车上,还是在咖啡馆和餐厅里,总能见到不少人拿着电子书阅读器、或iPad, 全神贯注地在屏幕上“翻阅”。在我国,络文学已经走过了10多年的风雨历程,而在学界看来,它仍然像新生事物那样充满问号、争议不断,需要更为深入细致 的研究。近日,中国文艺理论学会、中南大学文学院、《文艺理论研究》部在西藏拉萨举办了“络与文学变局”学术研讨会,关于络文学研究方法、发展问 题以及价值判断的探讨,又一次摆上了桌面。
更多的包容,更切实的把握
在诞生伊始,络文学在学界可谓备受冷落,许多人将其看作“昙花一现”今后靠艺能活动生存下去是不成问题”。的短暂文化现象,认为其“几乎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文学”。而经过10多 年的成长,络文学悄悄地走进了大众尤其是青年人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当代文化的一个重要景观。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欧阳友权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截至 2012年12月底,在我国5.64亿民中,有络文学用户2. 亿,其中站注册写手约200万人。文学站及移动终端每天的文学阅读超过10亿人 次。欧阳友权表示,络文学所创造的巨大文化关注,“重构了足以表征一个时代的文学新语境”。
面对络文学“烈火烹油”的发展态势,学界仍然存有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声音。有人说,当下中国的络文学还停留在“印刷文学的络版”阶段, 与集视频和音乐等于一身的欧美电子文学、具有高度公众参与性的日本电子文学都有差距。也有学者认为络文学应是“充分利寸草不生用络特性进行原创的文学”,而中 国现在的络文学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络文学。
与这些“严苛派”相对的,是一批主张宽容对待络文学的评论家。他们认为,不管在理论上能否被概括和把握,络文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实实在在地被当做文学作品来阅读”,成为了文学版图中不可或缺的图景。
“如此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已不再是确定络文学究竟是不是文学的问题,而是要认真研究络文学的存在与传播方式、它的生产与阅读模式、它 对传统文学观念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它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作用等问题。”黑龙江大学教授马汉广认为,络文学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讨论,它已经在文学实践活动中被 大众所认可。研究络文学,需要更切实的把握和更多的包容。
而他同时承认,在现实中,的确是任何一种现有的观念都无法完全把握络文学这种形式,所以对络文学的研究,不应仅仅针对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而更应通过这种研究,在当代文学观念的建构问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对准出发点,关注团队研究
随着络文学的风生水起,一大批专家学者及团队投身于络文学研究领域。而面对纷繁复杂、浩如烟海的络文学作品,不少研究者心生“以有涯随无 涯”的感慨。由此,“对准出发点”,找准切入的角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中南大学教授欧阳文风就少数民族络文学等方面进行研究,江西省社科院研究员龙迪 勇以叙事学方法阐述络文学中的分形叙事作品,广西民族大学教授李启军从络电影领域寻找络文学的发展空间,都是很有意思的视角。
就络文学研究的基础工作而言,面对阅读量和知识结构的挑战,团队分工合作是一张有力的王牌。比如中南大学文学院的络文学研究团队,10余年 来致力于建设络文学数据库、编写《络文学词典》、编纂络文学编年史、进行汉语络文学近5年的普查、编撰“络文学100”丛书等一系列梳理整合工 作,发表研究论文数百篇,取得了丰硕成果。
北京大学副教授邵燕君也十分关注团队研究的重要性。她招募热爱络文学的学生组成研究团队,针对络文学类型、络文学站、络文学生产机制、络文学重要作家作品等领域,做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工作。
为络文学提供“舒展”的生态环境
加强络文学理论批评建设,一直是业内经久不息的呼声。中南大学教授禹建湘指出,络文学自发的“批评”,其随意性、娱乐性、炒作性在某种程度 上削弱了批评的力度和深度。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批评受制于固有的批评思路和批评视野,容易对络文学进行“单向度”的批判,对络文学新的创作范式往往无 所适从。这导致络文学的研究处于前后失据的状态。
而学者们也不无欣慰地观察到,近年来,批评界开始摒弃先前的“傲慢与偏见”,尝试深层面介入络文学领域,频频开展与络文学相关的活动,探讨 络文学的价值与贡献。一些媒体也开辟专栏研讨络文学的发展与现状,但是现今和他们所期望的“开放而多元化”的批评生态,还有不小的距离。
络文学不是一个单纯的文学概念,它与时代、生活、大众之间呈现出比以往任何一种文学样态都更为宽广和直接的关联。浙江理工大学教授金雅由此提 出,与之相应的络文学理论研究也需要更及时的更新和更丰富的维度,使络文学更好地伸展自己的人生触角,承担自己的文化使命,这也是文学理论面对新的文 学生态建设和发展的自身需要。
鲁东大学教授何志钧同样强调,络文学理论批评应当为络文学维持一个相对舒展的生态环境。他指出,若是一味强调“规范”络文学,恰恰是忽视 了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文化精神上的差异,戕杀络文学的“野性”。新世纪的络文学生态建设,需要国人解放思想,更换思路,祛除传统偏见,正视络文学 的经验事实,立足当下文化语境,客观地审视络文学的现状和走势,充分理解络文学独特的艺术思维、复杂的社会根因,从而促进络文学生态建设。
(实习:李万欣)
江门专业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广州上门开锁电话阜阳治疗白斑的医院-
管理20个城市宣布购房可以拿到补贴你能轻松买
5G | 2020-09-18
-
阿森纳英超第1巨富3董事入最新福布斯富豪
5G | 2020-07-08
-
武磊爆发给中国足球带来1最大利好留
5G |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