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道与中庸
中道与中庸,关于中道与中庸是世界文化的介绍
别人赞扬鼓励我,我欢喜感激,但是不会骄傲得意。因为我知道别人比我高明,才能发现我的优点;别人比我有智慧,才能发现我的智慧;别人在道中,才能发现我的文字有道的影子。
别人反对我打击我,我会伤心难受,会反省警惕,但是不会怀疑自己否定自己。因为我知道别人和我思考观察的角度不同,人生经历和追求不同,看法和好恶不同是必然的。
人有境界的不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人的看法都是局部片面的真理,都有一定道理,同时都有许多欠缺。
儒家的中庸之道和佛法中的中道是不完全相同的。中庸讲究适度,讲究和谐,过犹不及。佛法的中道是不着空亦不着有,空有不二,以出世心做入世的事业。没有经过专门禅定训练,是很难体会的。
中道难以体会,因为超出我们日常经验的范围。中庸之道也难以领会,因为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圣人,没有经历过真正的中庸。
有些人理解的中庸是模棱两可、马马虎虎、不思进取、八面玲珑。我们用世俗心理解圣人心,把圣想象得和我们一样世俗,以为碌碌无为、平平庸庸就可以成圣成贤,就可以对别人评头论足。
如果圣人果真像我们想象的平常平凡,那么人人都是圣人,就不需要向圣人学习了,不需要很费力地修行了。
在普通人眼里,圣很普通。在凡夫眼里,佛菩萨也是凡夫。
只有无我的人能够真正理解中道和中庸之道,能够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平凡。圣人的平凡是无我,并不是我们凡夫理解的普普通通、平平常常。2017.11.12。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圣人
圣人: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严格来说,“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这个词语最初出于儒家对“止于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圣人的原意,是专门指向儒家的。但后来的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种宗教、学派,也都有自己认定的圣人,但儒家认定的尧舜禹等圣人是受到诸子百家的公认。其实将儒家和诸子百家对圣人的理解汇总起来,也就是圣人的真容了,因为并没有矛盾,不过儒学强调的是整体,诸子百家强调的是某个特征。大意是指被大众认为具有特别美德和神圣的人。在中国,古代圣明的君主帝王,及后世道德高尚儒学造诣高深者,称圣人。圣人的介定经常出现在诸子百家之书籍。有的宗教专门通过一定的仪式加封圣人,但也有的圣人直接被大众尊奉为圣人,如文圣孔子、武圣关公。基督宗教(包括罗马天主教会、圣公宗、东正教会)、印度教、伊斯兰教、古巴的桑特里亚教中都有圣人。一些新纪元运动的人也将圣人的概念结合入他们的信仰。
增生性关节炎初期怎样治疗心脉痹阻怎么治疗乌鲁木齐妇科医院咋样
怎样治疗骨质疏松最好心绞痛发生的位置
小便有异味什么症状
-
管理20个城市宣布购房可以拿到补贴你能轻松买
5G | 2020-09-18
-
阿森纳英超第1巨富3董事入最新福布斯富豪
5G | 2020-07-08
-
武磊爆发给中国足球带来1最大利好留
5G | 202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