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G

到今天空调在国内市场普及

5G  |  2020-01-19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空调作为一种奢侈品存在,到今天空调在国内市场普及,这三十多年间,空调产品的演变体现了不同时期我国空调产业技术升级、行业发展、用户需求的不同特点。

  根据空调产品在各时期呈现出来的外观、能效、功能等差异,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国内第一台国产民用空调出现到2000年之前,这也是我国空调行业从萌芽到快速发展的阶段;第二个阶段是2000年-201 年,伴随着空调行业的成熟,空调产品的升级离不开产业政策实施与提高的推动;第三个阶段是2014年至今,空调产品在智能化、个性化、健康化等方向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

  市场野蛮生长下的高档消费品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空调器仅限于一些特殊单位、部门使用,进口空调在内地几乎是一统天下的局面,且是窗机唱主角。1974年春兰集团的前身 泰州市无线电元件九厂 应客户订货要求研制出第一台窗式空调CKF- A。1988年,自主生产的国产分体壁挂式空调器KF-19G1A在华宝空调器厂诞生,取名 雪莲 ,有着莲花般纯洁美好的意境,又寓意给用户带去清凉,由此也拉开了我国空调器由窗机向分体式产品过渡的序幕。

  进入九十年代,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住条件改善,空调器作为耐用高档消费品开始进入家庭。这个阶段的空调器在外观上极其相似,扁平的大长方体结构、栅格面板,不看商标很难辨别出是哪个品牌。当时,空调产品是家庭的稀罕物件,价格非常高,普通的1.5P挂机的价格在5000元左右。

  供不应求是当时国内空调市场最基本的特点之一,大量存在的外部机会使得工厂的产量即为销量,不仅中国空调器生产企业增资扩产,而且外资品牌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从199 年开始,以广东三洋空调工厂的成立为标志性事件,一大批的外资品牌几乎都以合资的方式在我国开设生产基地,诸如夏普、沈阳三洋、日立、三菱电机、三菱重工、松下、大金、富士通等等几乎都是集中在年的短短三年时间密集性地进军中国空调市场。外资品牌参与到中国市场竞争的同时,更为中国空调产业输入了大量的生产设备、前沿的产品技术、新型的管理理念和多样化的产品设计。

  以三菱电机、日立、松下等为代表的进口空调器出现了一种较为小型的室内机,区别于90年代早期的栅格面板,这种室内机一改以往那种庞大敦重的形象,外观精巧整洁,随后国内众多空调工厂对此类产品普及生产。为区分两代栅格面板,我们称之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从第一代栅格式面板到第二代栅格式面板是家用空调器产品外观的一种进步,这种进步不仅表现在体积的变小、外观的美化上,更体现在对室内机蒸发器折式的改变和空调器系统能力的提升上。但是,从第一代栅格式面板到第二代栅格式面板在进风模式上并没有发生大的转变,依然采用正面进风下出风的循环风路,当然,这也是栅格式面板之所以是栅格式面板的根本所在,技术特色决定其外观特征。

  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居民居室条件的改善,尤其是客厅面积增大,柜机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资本的逐利性引导企业向柜机领域拓展,1996年华宝向国内市场推出了第一款国产2P柜机KFR-48LW。华宝的试水成功使得行业把焦点转向柜机。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汕头华美医疗美容医院郭雨霏
小孩营养不良怎么办
什么原因会导致心肌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