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G

已经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照明

5G  |  2020-01-13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GaN基蓝光的发明被誉为 爱迪生之后的第二次照明革命 。赤崎勇、天野浩与中村修二因 发明高效蓝光LED,带来了节能明亮的白色光源 共同获得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利用蓝光LED和荧光粉合成白光的LED灯效率已达到荧光灯的2倍,已经广泛应用于液晶显示背光照明,正向家庭和办公照明领域渗透,但还存在价格偏高的问题。传统GaN基蓝光LED一般工作电流密度为20A/cm2,提高LED的工作电流密度,可以在单位芯片面积上输出更多的光,从而可以降低LED灯的成本,并使得LED适合应用于汽车大灯和投影机等需要高亮光源的场合。但是,蓝光LED在大电流密度工作时存在的效率下降问题,即Efficiency Droop,阻碍了其向大功率、高亮照明领域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研究人员对引起效率下降的原因进行了研究,试图解决蓝光LED量子效率随工作电流密度增加而大幅下降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自建所以来就开展了GaN基蓝光LED的研究工作,并在2010年实现了产业化。最近,苏州纳米所纳米器件部刘建平团队又在改善蓝光LED效率下降的问题上取得了重要进展。通过采用新型蓝光LED有源区结构,研究人员在平片蓝宝石衬底上实现了超低效率下降的蓝光LED。研究成果发表在Applied Physics Letters (105, 17 510 (2014)。在国际半导体产业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知名杂志Semiconductor Today对此研究结果进行了专题报道。

  图1 高效率蓝光LED结构示意图

  研究人员所设计的LED结构如图1所示,该结构中多量子阱(MQWs)有源区的量子垒(QBs)使用InGaN材料代替传统蓝光LED中使用较多的GaN材料,并且InGaN量子垒中的In摩尔组分是变化的,从P型层到N型层的方向阶梯式降低(InGaN-SC QB),即量子垒层的势垒从P型层到N型层的方向阶梯式降低。所设计的有源区结构能降低空穴在有源区扩散的势垒,从而使空穴在多量子阱中分布更均匀。而他们原来的研究发现(Appl. Phys. Lett. 9 ,021102 (2008),传统GaN量子垒(GaN QB)LED中大部分空穴分布在靠近P型层的个量子阱中,造成在大电流密度注入下量子阱中载流子密度很高,从而导致LED效率下降。

  图2 不同电流密度下LED光功率和EQE

  图2给出了在平片蓝宝石衬底上制作的InGaN-SC-QB 在电注入下输出光功率和外量子效率(EQE)与传统GaN-QB LED的比较。在200A/cm2的电流密度下,传统GaN-QB LED的外量子效率下降百分比为28.4%,而InGaN-SC-QB LED外量子效率下降百分比仅有 . %,对应地,InGaN-SC-QB LED的输出光功率比传统GaN-QB LED高了47%。这表明苏州纳米所研制的新型InGaN-SC-QB LED工作可以在200A/cm2甚至更高的电流密度下,其比传统LED工作电流密度增加了一个数量级。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老人脖子疼僵硬怎么用药
镇江十佳癫痫病医院
治疗老人冠心病的药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