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G

7月1日起电动汽车行业将执行这三项新规

5G  |  2019-12-11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7月1日,有三项推荐性行业新标准同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产生功效不论是重拾聚光灯的氢燃料汽车产业,还是近年来一直在聚光灯下的纯电动汽车产业,都或多或少地将迎来一个新的开端

2018年12月28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三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荐性标准,即《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整车氢气排放测试方法》《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并规定于今年7月1日起正式实行

虽然由于缺少强制性国家标准所具有的行业法规的强大约束性,推荐性行业标准在履行效果上可能会遭到一定程度影响,但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之下,依然是其在行业存在的最大优势

根据此前的计划,2019年工信部将延续优化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建立与新能源汽车强制性和推荐性国家标准相协调的体系框架,不断优化完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标准体系

01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整车氢气排放测试方法》

核心点:氢气排放的测试规程

新标准主要适用于使用紧缩氢的(M类、N类)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并对车辆状态、实验方法、氢气排放计算方法等作出了详细规定

在实验方法方面,首先是怠速热机状态氢气排放

关于其实验过程,标准规定,要依照制造商规定,启动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使其保持在怠速状态,完成一次排气吹扫过程后保持1min,然后按照制造商规定的程序停机

关于丈量氢气排放相对体积浓度,比如从燃料电池发动机启动开始进行氢气排放相对体积浓度测量,直至燃料电池发动机完全停机;丈量点距离排气口外100mm,且在排气口几何中心线延长线上

关于试验要求,实验要进行一次,且连续记录氢气排放相对体积浓度值的时间历程曲线,采样频率不低于5 Hz

其次是循环工况下热机状态氢气排放

试验进程要满足两点要求,一是M1类和N1类及总质量不超过 .5t的M2类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车辆载荷按照GB 18 52.5-201 的相关规定加载按照制造商规定的程序启动车辆,遵照GB 18 52.5-201 附件CA规定的循环工况(包括市区运转循环和市郊运转循环)进行实验,试验过程中车辆速度偏差应符合GB 18 52.5-201 的规定

总质量超过 .5t的M2类、M 类、N2类、N 类、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试验车辆载荷按照GB/T 19754-2015的相关规定加载依照制造商规定的程序启动车辆,遵照GB/T 19754-2015附录B规定的中国典型城市公交循环工况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车辆速度偏差应符合GB/T 19754-2015的规定

二是从整车启动开始采样,循环结束,立刻关闭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发动机完全停机后采样结束

关于试验数据测量和结果,要满足四点要求1是记录燃料电池电堆的电流(I)、电压(U)、氢气流量(进气流量m H2)等时间历程曲线,氢气质量流量计的准确度满足相关要求二是按照本标准文件中规定的相关算法计算氢气的排放量三是试验应重复三次,实验最终结果应取三次的平均值,采样频率不低于5Hz四是每次试验前,车辆的动力电池SOC状态要保持一致

编者按:氢能汽车产业化的困难

随着新型催化剂等相关技术的突破、政策愈来愈清晰的引导以及市场热钱的关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前景被普遍看好

虽然国内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了相关的技术测试和验证,但是其产业链还没有完全形成,核心技术壁垒明显新测试方法的标准化有利于推动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从而促进燃料电池使用本钱的优化和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产业化;推动完善氢能产业检验检测、计量测试等服务体系

02

《电动汽车能量消耗率限值》

核心点:电动汽车也要降耗

车型能量消耗率应满足相应限值,此标准适用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 500kg的M1类纯电动汽车;对具有三排以下座椅(只要具有可使用的座椅安点缀,就算座椅存在)且最高车速(根据GB/T 18 86-2017进行工况法能量消耗率实验时申报的最高车速)大于或等于120km/h的车型,能量消耗率限制见表1;除此之外,其他车型的能量消耗率限值具体计算方式以下:

1、如车型具有3排以下座椅且最高速小于120km/h,表1相应能量消耗率限值乘以折算系数K;

2、如车型具有三排以上座椅且最高速大于或等于120km/h,表1相应能量消耗率限值乘以1.0 ;

、如车型具有3排以上座椅且最高速小于120km/h,表1相应能量消耗率限值乘以1.0 K

其中,K是折算系数,计算结果圆整(四舍五入)至小数点后两位;Vmax是最高车速(km/h);K= 0.00 12 * Vmax + 0.6256

编者案:落后就要淘汰

据了解,新标准被业界认为是全球首个针对纯电动汽车能耗指标提出要求的技术标准,其第一阶段限值基于现有平均水平放宽5%,现有车型达标率为65.4%,主要是为淘汰部分技术落后的车型;第二阶段的限值基于现有平均水平加严10%,现有车型达标率为24. %,主要是为推进少许技术先进车型的发展与运用

与传统燃油车性能相比,电动汽车替换燃油车毕竟尚需时日,新标准的出台将有利于增进电动汽车企业在电池、换电等配套设施升级、整车性能提升等方面投入更多时间与本钱;有利于行业优胜劣汰,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电动汽车的需求;有利于我国汽车产业标准体系完善

从行业竞争现状看,目前,大部分主流车型均能到达标准相干要求,比如比亚迪宋EV500、江淮iEV6E、北汽EU5 R550、小鹏G 、吉利帝豪Gse等众多车型

0

《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技术要求》

核心点:电动汽车更需安全

新技术要求规定了电动汽车用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组成的高压连接系统的一般要求、电气性能、物理性能、环境适应性、电磁屏蔽效能、实验方法和检测规则;适用于符合GB/T 18 84. -2015规定的B级电压的电动汽车用高压连接系统;不适用于电动汽车传导充电连接装置

电动汽车高压连接系统是由高压线束和高压连接器组成,在电动汽车高压部件间传导B级电压电路的链接装置新的技术要求对其外观、结构、工作环境、系统部件、电气性能(耐电压、绝缘电阻)、物理特性(温升、装备防护等级)、环境适应性(恒温贮存、耐盐雾、耐化学试剂、随机振动)、电磁屏蔽效能、试验方法和检测规则(检验分类、出厂检验、型式检验)等提出了详细的规范性要求

比如,高压连接系统正常连接后,系统各链接部分的装备防护等级应满足相关规定;高压连接系统导体与导体之间、导体与外壳之间、导体与屏蔽层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Ω等

编者按:“局部安全”的基石作用

安全始终是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高压大电流线束和连接器是保障电动汽车安全的极为重要的组成部件之一一般而言,电动汽车使用的都是高电压平台、大容量电池,并且会采取高压大电流充电技术,这就对高压电气系统提出了很高的安全要求

新技术规范的实施有利于规范电动汽车高压线束和高压连接器等部件的标准化设计与研制,保障产品的一致性;有利于提高电动汽车连接器的质量及制造精度要求,下降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有利于提升电动汽车的高压安全性,减少电动汽车的安全事故

宝宝咳的厉害怎么办

老人夜尿增多治疗

孩子便秘

定西治疗阴茎异常勃起费用

江西治疗前列腺囊肿费用

荆门治疗白斑的医院

济南治疗癫痫病到哪家医院
深圳治疗妇科的专科医院哪好
江苏治疗癫痫病好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