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感器

智慧城市十三五期間進入20時代市場規模超

传感器  |  2019-09-20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10三五 计划建议明确提出, 十三五 我国将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和城际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业内认为,这意味着在 十三五 期间,中国将进入智慧城市2.0时期

  事实上,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我国已经出现太多的智慧城市政策性文件住建部和科技部截至目前已联合发布3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试点城市接近 00个而相干调研机构指出,其实在国家 试点 体系以外,中国85%以上的城市都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但系统割裂、数据源封闭IDC近日也指出,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好模式,在 十三五 期间将大有可为

  在此背景之下,智慧城市在 十三五 期间将出现怎样的政策导向如何规避实践误区加快推动落地哪些企业将从中受益对于以上问题,在 互联+ 2015智慧城市暨中国新型城镇化高峰论坛召开之际,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副主任乔润令、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同盟副理事长王志良以及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智库计划所研究员张洪国

  智慧城市本质是物联

  :过去几年,中央政府多个部门和各地方政府都出台过支持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文件 10三五 规划建议也已明确提出,将支持绿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设你如何看到 十三五 期间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政策导向

  乔润令:智慧城市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因此国家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物联、大数据政策等但总体上来看,智慧城市建设在中国并不成熟,目前出台的政策仅仅是从原则上、宏观上给予支持

  我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需要大量的探索和实践, 10三五 期间,不管是政策的制定,还是具体的建设,都要避免几个偏向和误区:

  一是解决协同不足的误区中央各个部委之间协同不够,信办、工信部、发改委、住建部、教育部、卫生部等,都在出台智慧城市相干政策,条块分割现象十分严重今后在出台相关规则之前一定要先解决协同的问题同时,地方政府各个部门之间的协同,和数据平台建设的协同也很重要

  二是避免一哄而上、遍地开花,智慧城市的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需要防止

  3是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是方便老百姓,千万不能搞得领导越来越有智慧,老百姓愈来愈没智慧,这就把初衷搞乱了

  王志良: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城市的物联平台,未来,这将成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城市政策导向的最终目标,应该定在观念的改变上过去, 铁公基 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以后,对一个城市来讲,云平台、数据库、WIFI全覆盖、甚至未来的覆盖,要到达与 铁公基 的同等待遇只有观念改变了,智慧城市才能真正搞好

  张洪国:实际上,我国从引入智慧城市的理念,到今天试点城市已经遍布全国,前后不过5年时间目前,无论是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是 10三五 计划建议,都提出要提升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发展智慧城市可以预感,智慧城市在中国将迎来日益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应当在探索中成长,政策导向的路径应该是从理念走向实践,从无序变为有序,从重视形式变成追求实效,从封闭单一迈向合作共赢

  应当走市场化运作路线

  :智慧城市本质上是关于一个城市的方方面面的物联,这将是一个巨大且繁复的系统工程,这个工程应当如何落地哪些领域可以率先突破

  乔润令:智慧城市是我国少数几个能与世界保持同步的领域,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但差距不大

  推动和落实智慧城市,在规划阶段,就要防止做成封闭系统,由于将来还要增加内容,必须做成开放系统;同时要注意兼容问题,由于很多城市各个部门都做过信息化的改造,但由于部门之间不能对接和兼容,造成了非常大的浪费,要避免这样的问题再次产生

  其次,在落实进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化手段,一定要有盈利模式;不能走政府主导的老路,由于承担不起建设费用同时,应当走分享经济的路子,任何独立一方都做不成智慧城市,应当地方政府、技术公司、运营公司协同推动、分享收益

  另外,每个城市都应当突出特色,先解决最重要的问题

  至于应当率先突破的领域,我认为,第一应该是智慧交通,由于每个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问题,第二是智慧能源,通过智能化改造提升能源效力,解决城市污染问题,第三是智慧医疗,这是每个城市居民都非常关心的领域

  王志良:我认为智慧城市可分为3块内容,第一块是电子政务,第二块是信息惠民,第三块是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每个城市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终究建立的物联大平台,可以方便这个城市的政府,惠及这个城市的市民,也可以重构这个城市的产业,让城市管理也更加便捷

  在智慧城市的所有分支当中,智慧交通是目前做得最有成效的,国内外很多大型企业在国内都有已落地的智慧交通项目,这方面应该是最容易突破的

  张洪国:我国前期的智慧城市建设普遍存在设计分散、各自运营的特点,部门与部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由于标准、技术、体制机制等问题,很难成为协同的整体,这让智慧城市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大打折扣,未来的智慧城市建设,应当从顶层架构设计、数据同享、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布局、保护

  同时,对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主体应当是谁这个问题,很多试点城市都走过一段弯路实践证明,智慧城市建设要摒弃政府大包大揽的传统观念,引进更多社会气力一起参与,采用联合建设、运营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另外,在智慧城市运营进程中,数据量将出现爆发式增长,比如城市交通数据、环境监测数据、行业数据、人口数据等,这些数据的运用和分析水平,将会直接决定智慧城市的运营效率因此,伴随着智慧城市的进程,我国应该制定相应的数据开放计划,不断扩大信息同享的深度和广度如果没有开放同享的数据支撑,就谈不上真正的智慧城市

  市场规模超万亿

  :你认为智慧城市将释放多大市场空间哪些公司将从中受益

  乔润令:肯定是天量的市场规模 互联+ 是产业升级的突破口,智慧城市是无数 互联+ 的叠加互联+交通,互联+教育,互联+医疗,这些都加起来才能形成智慧城市的庞大系统

  互联公司和信息技术公司肯定会从中获益,此外,绿色低碳类、环境类、文化产业类、城市旧城改造类等企业也将从中受益

  张洪国:市场规模很难估算如果将智慧城市定位为信息技术,可能范围在几千亿元,如果将之定位为城市建设,可能就是几十万亿元的体量了在城市建设的总盘子中,属于智慧城市的部分应当也是万亿级别的市场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如何在微信上卖东西
儿童偏食厌食的原因
优卡丹小儿氨酚烷胺颗粒治疗咳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