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感器

北斗产业突破最后一公里全球战略提速

传感器  |  2019-08-20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物联中国

  日期: 11:00:22来源:物联中国 点击:506次 核心提示:欧洲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一箭四星发射5天之后,国防科工局、发改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简称《意 欧洲伽利略全球导航卫星 一箭四星 发射5天之后,国防科工局、发改委出台《关于加快推进 一带一路 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意见》中主要任务的第一项 加速国家卫星系统建设。这其中,包括北斗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欧洲伽利略、中国北斗,以及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为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均出于军事需要,在具备一定成熟度之后会面向民用市场进行产业化推广。

  目前,在所有导航终端中,GPS为必选模式,渗透率最高,俄罗斯GLONASS的渗透率超过50%。而北斗、伽利略的渗透率略低,根据GSA统计,北斗渗透率约25%。

  需要指出,目前伽利略与北斗之间存在竞争因素。 北斗二代的卫星轨道、空间频率与伽利略基本一致,但这些资源是有限的。 一位卫星通信业内人士告诉: 轨道资源分配的国际原则是先到先得,只能抢速度,还好我们快一些。 一箭四星之后的伽利略,在轨卫星达到18颗,而过去十年中,北斗二代共发射了2 颗卫星。

  2016年6月16日,国务院办公室发布《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白皮书,明确将北斗系统列入国家 一带一路 战略规划,并提出在2018年为 一带一路 国家提供服务,在2020年提供全球服务。届时,北斗将具备 5颗在轨卫星。

  不过,这一规划正在提速,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不久前介绍,国家已决定2018年前后将初步具备提供全球服务的能力。这也意味着未来两年北斗还将发射十多颗卫星。

  北斗产业整合重组加速

  自2012年北斗系统正式商用以来,国务院先后发布《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把北斗系统的建设、应用和产业化作为重要内容。而核心工作,则是推动北斗导航成为智能、智能导航的标准配置。

  为此,201 年初,工信部联合总装部成立 移动通信领域北斗国际标准联合推进工作组 。2015年 月, GPP标准组织发布北斗定位标准和技术性标准,其后,测试标准于2015年9月正式发布。此外,专注于移动应用的国际标准组织OMA也在2015年将北斗定位纳入其中。

  其后,展讯、海思、联芯科技、联发科等中国芯片公司开始自主研发北斗芯片方案,兼容北斗的终端开始爆发式增长。

  在里,北斗只是一个小芯片,但围绕它要做很多的事。 一位芯片行业人士介绍: 只有北斗功能并不行,还要加上射频、基站、WIFI、蓝牙、调频、惯性导航等一批辅助功能,还需要长期的芯片积累。这些都是北斗产业化的 最后一公里 。

  该人士介绍, 以前国家对北斗芯片提供了重点扶持,但是投资很分散、没有重点,导致国内出现了上百个北斗芯片公司,而且这些公司基本只能做北斗芯片,导航终端需要的其他辅助芯片就只能外购、组装,很长时间内,这种原因使得北斗终端的成本高于GPS终端,制约了北斗的产业化。 事实上,相比于GPS产业链,中国的北斗产业在很长时间内都维持着 小 、 多 、 散 、 弱 的局面。

  但目前,北斗产业正在迅速整合重组。仅2015年,北斗产业内发生约20起并购,涉及资金规模接近70亿元,且有17家公司陆续登陆新三板。在此期间,规模超过1500亿元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曾投资15亿认购北斗星通的定增,加速了北斗产业的重组进程。值得一提的是,芯片公司也加入到北斗重组的进程中。

  上述芯片人士介绍: 得益于前期积累,我们不到一年的时间就推出了兼容北斗、GPS的40nm芯片,而且成本最多比GPS的高20%,以后还会降。目前,在国内市场和东南亚,基本都是出这种芯片。 兼容多种导航模式的芯片,已经是的标配,不过兼容GPS+GLONASS的终端数量目前仍遥遥领先于GPS+北斗。

  目前,包括高通、博通也均已支持北斗,且包括华为、荣耀、小米、联想、中兴在内的公司均已经推出支持北斗的。根据此前国务院办公布数据,截至2016年4月,应用北斗技术的终端超过了2400万台,应用北斗作为芯片的销量已经超过1800万部。2016年一季度,在中国境内出货的智能,使用北斗芯片的超过 0%。除此之外,北斗终端在农业、驾考等领域早已形成规模。

  变辅助为主力

  不过,尴尬的是,在兼容北斗、GPS的终端中,北斗目前只是辅助地位。支持北斗的智能终端上罕见北斗的标识,而且,基于北斗的定位性能仍然弱于GPS。最主要的是,目前支持北斗的中,罕有支持A-北斗。与之对比的是,所有GPS均支持A-GPS。

  A-GPS为辅助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实现通过移动基站结合卫星系统对智能终端进行定位,这种辅助系统可以大幅降低GPS的定位时间、提高精准度、并减少导航带来的能耗,对于当前的智能终端而言,A-GPS不可或缺。不支持A-北斗,也意味着,这些北斗很难大规模开展基于北斗的导航应用。

  对于这种情况,前述芯片人士表示: 这是因为目前没有A-北斗的应用,企业支持A-北斗没有动力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 三大运营商还没有部署支持A-北斗的服务器,这也是一种原因。

  对于先有应用、还是先支持的博弈,该行业人士认为: 还是需要国家政策指引才能较快突破,但希望国家可以改变以往 撒胡椒面 的扶持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农业部、交通部均已把支持北斗纳入政策范畴,而北斗终端在农业、驾考领域也已经形成规模。2015年8月,兵工集团与阿里巴巴合资成立千寻位置信息,负责北斗系统的运营,2016年10月,千寻正式推出了首个支持A-北斗的辅助定位平台。

  除了北斗之外,《意见》还会重点推动天通卫星通信、高通量宽带卫星两个重大项目 ,知情人士透露,天通卫星通信被视为 中国版海事卫星 ,短期内天通卫星主要服务于中国,未来也将为 一带一路 提供通信服务,2016年8月,中国已经发射了首颗天通一号卫星。

  十三五 期内,中国还将建成全球最大的高通量宽带卫星通信系统 。该人士介绍,高通量宽带卫星提供的数据宽带比常规通信卫星高出数十倍,可以提供基于卫星的高速互联服务。目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控股的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已经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一份关于卫星通信系统的建设协议,计划2018年底针对亚太地区发射首颗高通量宽带卫星。

小孩半夜咳痰怎么办
生物谷灯盏花企业如何
月经经期延长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