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无人机系统标准发展与应用国际论坛成
第二届“无人机系统标准发展与应用”国际论坛成功召开!
9月20日,第二届“无人机系统标准发展与应用”国际论坛火热进行,主要是针对无人机应用服务和核心技术等方面与现场嘉宾进行分享。
大会现场/无人机摄
浙江科比特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卢致辉/无人机摄
卢总所演讲的主题是工业级无人机任务载荷标准化建设对产业链的推动。科比特是集生产、研发、销售、培训等全产业链服务。目前,科比特是国电风力巡检唯一供应商、中石油最大供应商、国家电最大供应商、南方电第二大供应商以及总分第一入围中石化供应商名录。科比特MMC新一代任务载荷快拆接口可实现一个平台多种用途(覆盖多旋翼、固定翼、垂直起降固定翼等),快速切换数十种任务系统,以及优化产业链的配置功能。
西北工业大学无人机研究所总工程师祝小平/无人机摄
祝总工程师所演讲的主题是建立民用无人机飞行安全性相关标准的考虑。其中包括:民用无人机产业与应用出现的问题;民用无人机安全性问题的应对;民用无人机飞行安全性定义;影响民用无人机飞行安全性的因素分析;建立民用无人机飞行安全性相关标准考虑;随着无人机的使用数量和频率增加,“黑飞”现象也层出不穷,甚至威胁到民航飞机的安全。据统计,在2017年4月份,全国共发生13次“黑飞”事件,在成都双流机场,造成了34个航班的取消。如何很好管理和规范无人机飞行区域是非常重要的。无人机飞行安全需要从不导致人员伤亡、不导致装备损坏和财产损失、不危机空中其他飞行器安全、不进入敏感区域和不窥探他人隐私、不危害人员健康和不破坏环境等方面做起。
DIN(德国标准协会)专家、ISO TC20/SC16 WG1通用规范工作组组长Frank Fuchs/无人机摄
Fuchs所演讲的主题是德国无人机系统标准现状及展望。法律体系内的标准会根据标准级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比如国际级、欧洲级以及国家级等。
国家千人计划教授、辽宁壮龙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蔡茂林/无人机摄
蔡总所演讲的主题是工业级无人机关键技术,并从无人机的工业化需求、工业级无人机的特性以及壮龙科技产品这三个方面与现场嘉宾进行分享。2016年-2017年全球工业级无人机市场进行爆发式的增长,并且预测其在今后的发展速度将会超过军用、消费级等无人机的发展速度。据有关部门统计,2016年全球工业级无人机发展超过27亿美元,2017年超过36亿美元,并预测今后还会进行迅猛的发展,在2020年可能会达到190亿美元左右,因此该行业未来的发展可以说是蓝图一片。
首尔国立大学IC卡研发中心主席、I-Birdie公司总裁Tak Seung Ho/无人机摄
Tak Seung Ho所演讲的主题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22460无人机许可证及无人机识别模块。无人机识别模组(DIM)可用于识别无人机操作员的执照,同时也方便管理无人机。该识别模组不仅可以进行识别,而且还可以在无人机管理员和无人机之间进行双向认证
比利时无人机联合协会主席、Scorpix公司总裁Patrick Mascart/无人机摄
Patrick Mascart所演讲的主题是比利时无人机规则与未来的欧洲无人机规则。比利时拥有30528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自2016年4月起开始实施无人机监管制度。其中,拥有合法无人机操控人员519名,878架已注册的无人机(多旋翼和固定翼),飞行记录有3,222次。用户必须满18周岁才能考取执照,而且无人机必须注册和拥有保险,当然操作者还必须通过BCAA的学习以及考试通过等才能够正式拥有飞行执照。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尚航/无人机摄
尚工程师所演讲的主题是无人机控制站互操作架构研究,并就为什么要研究互操作、如何从应用架构和平台架构设计互操作架构、需求牵引、商业模式和技术发展等几个方面与现场嘉宾进行分享。互操作就是在不同无人机系统之间提供服务、接受服务、使用服务的协同能力。无人机系统并不是真的无人,而是由闭环的“机、站、链”共同作用,通过人机分工操作、任务综合、态势评估、体系协同等功能应用行程空地一体的OODA系统能力。
核心技术专题-主题沙龙/无人机摄
论坛由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和国际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筹)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标准管理部门、中国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有关人员,国际标准化组织航空航天委员会无人机分委员会(ISOTC20/SC16)、德国标准学会、国际民航组织远程遥控驾驶航空器工作组(ICAORPAS)、无人机规则联合制定体(JARUS)、比利时无人机联合协会等国际组织代表参加了论坛,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德国、韩国、比利时等7个国家和地区、100多家单位的200余位代表出席了本届论坛。
近几年,无人机异常火爆,发展尤为迅猛,无人机目前已经渗透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目前,无人机主要应用包括测量和监测、制图、拍摄和娱乐、检查、航空摄影、数据收集和分析、配送等。
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兴起,带动了与之相关联的领域的发展,无人机就是其中的一部分。近年来,无人机市场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不仅一些行业带来了便利,同时也成为大众娱乐消费的热点,随着黑飞等各种问题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加强监管已成为为无人机消费大国的普遍趋势。
无人机作为大数据的采集器,能渗透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现阶段,无人机不仅能作为飞行工作平台满足工作需求,凭借着其空中的作业能力,可以轻易的深入介入植保、电力巡检、灾害救援以及航拍等领域;无人机同时也用于优秀的数据采集能力,因此也可以作为互联的连接端口。
伴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渐完善,无人机执行任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得到保障,商业无人机服务企业的快速部署,及时和准确的数据,为科技提供实际的投资回报,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资本和人员的需求,推动着商业无人机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Tractica预测,2026年全球无人机商业服务将从2017年的3.376亿美元,增长到227亿美元,市场前景广阔。
数据来源:Tractica、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机器人(含无人机)及相关服务的消费额持续高速增长,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770亿美元,年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6.3%。其中,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预计到2022年将占全球总量的38%以上。
在2022年中国机器人(含无人机)市场分布方面,预计制造业占比最高,占比为53%;其次为资源业,占比为11%;排名第三的是消费品行业,占比为7%;其后分别为医疗保健、零售业,占比分别为6%、4%。
数据来源:IDC、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步成熟,民用无人机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销售规模达到24亿元。随着无人机应用领域的逐渐扩大,无人机市场需求逐渐提升,预计有望在2018年突破100亿元大关,市场规模达到134亿元,市场潜力十足。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行业发展预测
工信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和规范民用无人机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0年,民用无人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产值达到600亿元,年均增速40%以上。到2025年,民用无人机产值达到1800亿元,年均增速25%以上。产业规模、技术水平、企业实力持续保持国际领先势头,建立健全民用无人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及产业体系,实现民用无人机安全可控和良性健康发展。
1、大力开展技术创新
企业应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围绕民用无人机动力系统、飞控系统、传感器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实时精准定位、动态场景感知与避让、面向复杂环境的自主飞行、群体作业等核心技术;开展小型化通用化载荷设备、高集成度专用芯片、长航时大载重/混合布局无人机研制。
2、拓展服务应用领域
企业应加快民用无人机行业应用基础设施、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技术应用交流平台、新技术演示验证中心等,推进民用无人机在农林植保、物流快递、地理测绘、环境监测、电力巡线、安全巡查、应急救援等行业领域创新应用。推进人工智能在民用无人机领域融合应用,加快提高民用无人机娱乐性及智能作业水平,支持开发多样化衍生产品和服务。加快民用无人机租赁、保险、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拓展民用无人机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应用。
3、推进管控平台建设
研究制定民用无人机数字身份识别规则、技术方案,实现“一机一码”;引导企业通过加装通信模块、飞控软件升级、预留接口或采用国家制定的统一传输协议等技术手段,将产品纳入国家统一管控;利用移动通信络、广播式自动监视系统或卫星通讯等方式,实现民用无人机可识别、可监视、可管理。加快建设基于民用无人机身份识别和飞行状态的国家级管控平台,建立安全防护体系,强化管控平台自身安全保障能力。
文章来源:无人机
-
NFV驱动网络架构转型
传感器 | 2019-07-16
-
上海控安刘虹工控系统功能安全与信息安全同
传感器 | 2019-07-13
-
社交诈骗量身定做砍价骗局不断朋友圈杀熟几
传感器 | 20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