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传感器

物联网发展快速万亿级市场尚未爆发

传感器  |  2019-07-14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物联发展快速 万亿级市场尚未爆发

  近年来,全球物联产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上升之势,已从2013年的1.9万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3.2万亿美元。物联产业的发展与可用连接数密切相关。预计到2020年,全球连接数将达到260亿(智能90亿,可穿戴设备100亿,M2M连接70亿),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7万亿美元。

  目前,我国物联产业空间格局已经形成分别以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为核心的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西部地区四大产业集聚区。由于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电子消费市场与工业规模,物联在我国有着光明前景。2014年我国物联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6000亿元,预计到2018年将达到1.5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

  物联这一概念最早在1999年提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建立的“自动识别中心(Auto-ID)”,首次提出“万物皆可通过络互联”,并阐明物联的基本含义。早期的物联仅是依托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物物相连的络。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发展,物联的内涵已发生了较大变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World Summit o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上,国际电信联盟(ITU,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s Union)对物联的概念进行了认定: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络。

  需要指出的是,物联并非单独建立一张络,而是在现有络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就像互联和移动互联通过PC、平板电脑、智能已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互联一样,未来将能实现一切硬件的互联。因此,简单地说,物联是在原有络基础上,对任何客观物体络化和智能化的过程。

  如果说第一代互联技术实现的是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并成功搭建了虚拟上世界,第二代互联技术是通过移动互联实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互联,那么未来的互联技术要实现的是所有物品的互联,彻底打通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的壁垒。

  近年来,全球物联产业市场规模呈现快速上升之势,已从2013年的1.9万亿美元上升至2016年的3.2万亿美元。物联产业的发展与可用连接数密切相关。当前全球可用连接数约为90亿,其中物联连接不到一半。预计到2020年,全球连接数将达到260亿(智能90亿,可穿戴设备100亿,M2M连接70亿),潜在市场规模将超过7万亿美元。

  物联涵盖了整个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其中九个主要应用领域市场产值最大,分别为:智能汽车,包括无人驾驶与车联等;智慧城市,包括公共健康与交通运输等;智慧物流,包括智慧运输与商业导航等;智能护理,包括辅助健康与健身等;智慧办公,包括运营最优化与运营安全等;智慧零售,包括自动结账等;智慧工厂,包括智能操作与设备最佳化等;智慧能源,包括能源互联等;智慧家庭,包括家事自动化与家庭安全等。

  物联的建立离不开传感器应用的普及。近年来,内置传感器的新硬件纷来沓至。从VR/AR头戴式设备、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到无人驾驶汽车、无人机、工业互联,一个全新的智能世界正向我们走来。尽管这些新硬件的销售数量级并不能算大,而且都是独立络连接,有些甚至还可以说是“中看不中用”,但这却意味着传感器的子络点状扩张已经开始。假以时日,各类硬件的子络融合成一个大络可以期待。随着基础络容量提升和各种设备的智能化,物联产业将在未来几年迎来快速发展期。

  1234下一页>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声明:本媒体部分图片、文章来源于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

小儿厌食症饮食禁忌
儿童便秘腹痛吃什么药
儿童便秘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