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曹国伟称未来将继续担任CEO
曹国伟称未来将继续担任CEO
12月25日,北京中关村理想国际大厦20层,处于并购案风暴眼的新浪公司(NASDAQ:SINA)CEO兼总裁曹国伟在办公室接受本报专访。
曹国伟称,新浪合并分众传媒控股(NASDAQ:FMCN,简称“分众”)资产的方案是他一手操刀完成,而在未来,他将试图构筑一个中国数字新媒体的整合模式。
他说,未来他将继续担任新浪的CEO,而现分众董事局主席江南春将会在新浪的董事会层面,继续扮演角色。如下是曹国伟与本报谈话的摘要。
并购怎么动议的?
我跟江南春很熟,我是分众的董事,已经共事过三年了。两个公司有很强的互补性,正好到目前这个阶段,两个公司重组的比价比较合适。为什么以前不做呢,以前分众股价太高。
应该说是两个星期之前我们直接操作这个事情的。之前我们就已经聊过这方面的事情。11月10号,分众第三季度业绩发布之后,我和江南春在一起谈到分众未来发展的时候,聊到了这个事情。当时业绩出来后,分众股价一下跌去几乎一半,如果没有这个事情,也不会有这样的想法。
我们俩在谈到两个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的时候,谈着谈着就谈到了两家公司是不是进行重组更好。然后我们觉得这个想法可行,就分别回去做了一些研究,跟各个董事也交流了一下。
谁操刀的方案?
这个方案是我一个人提出来的,这里面要考虑很多因素,法律的可行性、交易的可行性、对双方来说谁要什么不要什么、对双方股东最有利的条件。实际本质上就是我们把新浪要的资产拿出来,分众留下来的主要还是互联那一块。之所以没要那一块,也是因为我们拿过来对它的价值是个损害。从这些因素考虑就设计了这个方案。
两个公司正好都是中国运营、开曼群岛注册、美国上市的公司。这里牵涉到的法律的复杂性是非常大的。历史上还没有过哪家公司经历这样的事情。中国可能没有第二个人比我更熟悉这类的操作。
盛大欲收购新浪的那一次,虽然没有能够完成,但我也经历了所有并购相关的各方面的评估。事实上,没有哪家律师事务所熟悉中国、开曼、美国三地的法律,这方面我是比较清楚的。
国外投行也做不来这个方案。我对这个事情比较熟,之前很多这样的事情没有做成,但是我是经历过所有这些事,很多事情也都是不少摊位后站着的都是新晋的大学生村官。时尚的穿着打扮我在幕后策划的。这一次也不是投行帮助我们做的。
方案所有方面我都帮他们想好弄好,然后拿到董事会让他们评估一下。我们两家公司也分别找了一家投行来评估收购的公正性问题。主要是这个过程耽误了时间,他们要做一个非常细致的研究,最后认为这个方案对两方面都是有利的。
我和江南春在这个过程中也经常通或者有时候见面沟通这个方案。
跟股东的沟通
这个并购肯定还是要跟我们的股东解释的,这两天我也做了很多的解释。
董事会认为对的事情,我们也都作了非常合理的评估,投行也做了独立的评估报告,都是为了证明这个并购方案是对两个公司的股东都是有价值的。
股东们从各自角度出发,他们对这个并购的理解可能会不一样。有的股东也会有一些疑问,毕竟这是历史上我们这类公司没有做过的一个方案,他们往往会用美国的标准来看。
你会发现一个现象,在中国市场上,我的所有朋友,包括投行、媒体、行业内的专家,都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案,但在国外却有很多的疑问。你用美国很多人的逻辑来评价中国市场的很多东西,永远会得出个结论:是错误的。中国很多成功的互联公司都是有很强的中国特色,都不是按照美国的思维方式和他们的商业逻辑做的,他们也很难理解这个东西。我觉得只有时间会证明一切。我们两家的公司董事会是很理解本地市场的事,他们也认为这样做是对的,对于将来我也是很有信心的。
(两家公司有四家共同股东,且合计持股比例颇高)我还是第一次知道我们和分众有四个共同的大股东。它们都是公众股东,这个没关系的。
我也是看到公告才知道复星国际买进了很多分众股份,它从分众十一月份跌下来就开始买了,这跟我们的谈判一点关系都没有。据我的了解,它们也是从我们的并购公告出来后才知道我们两家的重组的,它们也是很意外,他们当时只是看重分众的股价被低估了。这个事情跟我们没关系,以后也不会有太大关系,它也只是我们的一个公众股东而已。
关于江南春
我觉得他在我们新浪的管理上肯定不会参加的。他可能会在新浪上市公司的董事会层面上。他现在在分众也是在董事会层面,已经不参加具体管理,我想他会继续扮演这种角色。
他不会参加具体的那种像CEO之类的管理。(之前有人在说,江南春可能会出任并购后的新浪联席CEO一职),现在没这个说法,这个公司未来的CEO肯定还会是我。江南春今后到新浪肯定还是做他擅长的那一块。每个人都做他擅长的那一块事情,这个公司肯定会好的。
江南春是我见过的中国广告界的一个奇才,也是一个销售奇才。所以他的加入不光对分众本来的销售会继续发挥他的作用,而且也会对我们这一块的销售也会发挥作用。他的经验、他给我们的很多指导,都会很有帮助的。他的确在这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我是很佩服他。
关于未来整合
他们(分众)进入的那个所谓的互联其实不是真正的互联公司,是互联广告代理公司。这跟我们互联媒体是有区别的。分众传媒、框架传媒是一种媒体,我们是一种互联的媒体,这两者的合作才叫新媒体的合作。
他们的那块互联代理公司自身有很大的存在的价值,但是它跟媒体是不一样的,所以他们那两块的整合不是真正能整合的。相反我们这种整合才真正叫新媒体的整合。举一个例子,就像一家报纸和电视台的整合是可以想象的,但是一家报纸和电视台的广告代理商去整合有什么好整合的、有什么协同效应?很多人甚至很多分析师都听不懂这个道理。但是广告代理是很有价值的,像好耶这个体系是很有价值的体系,他不能理解为所说的协同效应。
江南春和我都很清楚我们两家合并后会有很多协同效应,关键是怎么做的问题。今后这两块的整合肯定不会基于新浪内容的整合,肯定是销售上的整合。我们的内容放到分众的液晶上也是不合适的。更多的是不同的新媒体平台整合以后,能够提供真正的整合营销方案。
关于名称上,新浪在美国的上市公司的名称,我们今后肯定会考虑把三块业务的品牌都加进去,现在名字还没定。上市公司今后下面会有三块业务:新浪、分众、框架。
关于股价
(有人认为新浪现在的业务构成可以支撑30倍的市盈率,而分众只能支撑15倍的市盈率,表面上看着降低了新浪的市盈率,但实际上影响了新浪的股价。)我认为还是他们不理解中国的市场。他们给分众的市盈率是给的分众上市公司的;另外今年分众的股价由50多美元跌到8、9美元的时候,跟我们现在要买的那两块业务是没有太大关系的,因为它的其他业务出现了问题。
这两块业务拿出来的话,会发现是比较优质的资产,它的利润率比现在的新浪的利润率还要高。这个时候说到市盈率的问题,只是对分众传媒现在的一个看法,如果长期来看,它的利润率比新浪高的话,市盈率不会比新浪低多少。
另外,他们没有看到并购后的协同效应。他们都以为分众以前收购了好耶之后也没产生什么协同效应,那是因为他们两块不可能产生协同效应的。我们这两块是可以产生的,产生了协同效应就会增值。他们认为我们的协同效应不强,那是因为他们与过去的对比,没明白之间的差别。
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合适的对价。
关于整合前景
很多东西,决定的时候可能是对的,关键的还是要看后面执行层面的问题。决定做的时候肯定都是有很坚强的依据,也带着很强的信念,后来出来好不好还是要靠执行。
比较有幸的是,在中国这么多年,我做过很多合并收购案例,最起码我是最有经验的人之一。我也知道有些合并收购为什么成功,有些为什么失败,整合是需要什么东西。
实际上你看,2003年和2004年我做的两个SP的收购,至今还是这个市场上唯一的两个成功收购。他们会认为你在谈判上很厉害,实际上他们没看到的是我们在整合上的成功,这两个公司到目前还是挣钱的,说明当时整合是成功的。整合很关键的是对人的管理,对不同岗位的安排,文化的融合。
我只能说,在同样的情况下,我们更有经验控制这个整合的成功,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这个整合到最后一定是成功的。
很多人也都看我这个人是一个保守的人,其实这不是保守不保守的采访 Christian Guiltenane 编译 青黛问题。很多人说,你为什么不做收购啊,其实在这个行业里可能没人比我想收购的事想得更多的,只是你没有遇到很好的机会为什么要收购呢?不应该是为了收购而收购。但是一旦看到这个机会,就必须闪电般的出手把它抓住。资本市场说白了都是时机的问题。你会看到很多公司,原来一个好端端的公司要去IPO,它冲出去了就变成了一个大公司,没冲出去可能就会垮掉。这里面的区别就是能不能掌握住时机的问题。我知道,这个不会很长,所以我用最快的速度出手了。
关于对价
我们的这次对价方案,很多人理解为套现,其实没有一个人套现。我们把股权直接分给分众的股东们,等于给了分众股东一个选择,要么握有分众的股票,要么握有新浪的股票。实际上,分众也不会成为新浪的一个股东,分众成为新浪的股东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它为什么要成为新浪的控股股东呢?我们也不会让一个公司莫名其妙成为新浪的控股股东。我做了这么多事,最后为什么要找一个没有价值的控股股东。实际上我们把股权分散到分众的股东手中,我们购买它的资产,我们股权的基础扩大。有人说江南春套现了,我没看出来他怎么套现了,说我套现了,这更不可能。
关于新浪未来
未来我们公司施展的领域可能就不仅仅在门户站之间的那种竞争了。我们希望通过把整合营销这个概念融合进去,取得一个更大的市场份额。我希望能建立起一个中国数字新媒体的整合模式。这里面包括新浪、新浪、数字户外业务。
我相信未来的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营销的发展,它不仅仅会局限于某个媒体,它是随着个人而开展的。跟着人来的,你必须看这个人出现的时间、空间来决定整个营销方案,如果能把这样一个平台搭建起来,新浪就会很强大了。
丁桂儿脐贴能贴多久芜湖看白癜风专业医院
孝感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
吓人曝勇士准备交易詹姆斯报价汤神FMVP
万物互联 | 2020-08-08
-
低功耗广域网络LPWA物联网技术为养老护
万物互联 | 2019-07-16
-
运营商能否成为物联网产业主导力量
万物互联 | 201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