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万物互联

供需不对称智能家居如何能落地

万物互联  |  2019-07-20  |  来源:潜江物联网云平台

忙收购、忙众筹、忙研发,搭平台、做产品、结联盟......2014从年头火到年尾。对于智能家居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涉猎广、前景可观已是不争的共识。至于发布会、展览会、研讨会一场接一场、华丽诱人的宣传片、目不暇接的新产品、一本正经地智能演示 ......企业不知疲倦地输出智慧生活的美好场景。但消费者却没有照单全收,心动不足茫然有余反倒成了常态,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赛富投资基金预测,国内传统定义的智慧家庭产业规模,2014年将达55亿元,2015年将增至75亿元;而从系统集成、硬件单品到后端服务等多个领域的广义智慧家庭产业,横跨照明、安防、新型智能终端、影音视听、控制系统、医疗电子等多个行业,到2015年产业规模有望突破千亿。

但在大家一心追逐智能化的道路上,真的不能说 风景这边独好。 笔者发现,的销售量不温不火。不免感叹,智能产品做出来,就是为了给大家赶个时髦,做个漂亮门面的吗?智能生活什么时候能落地呢?

消费不起的伪智能

刚刚落幕的双十一电商大战中,京东主场大开 智能家居馆 JD+IT生活馆 。智能摄像头、、智能插座、智能试听、智能厨电、智能空气净化器、智能窗帘、智能水杯、智能电热水壶等产品悉数登场。但从实际交易来看,借着双十一的东风也没能让这些智能产品复制当年智能从按键到触屏的辉煌。另一方面,从天猫双十一的销量排行榜来看依然是传统产品的天下。不得不说,这些智能产品更多是科技圈人士或者极客用户的玩物。

硬件+芯片+大数据 是否就是智能了呢? 智能家居是否就是 +APP+WIFI 的套装呢?美的智能家居研究院院长毛宏建指出,企业对智能家电前景和蓝图确实描述的很好,但真正在解决这类场景过程中的方案还不成熟,在用户体验上满意度还不够。从智慧到智能,还有一段距离要跨越。

在物联没有成熟起来之前,智能冰箱只能做到通知用户补给食材或者提醒保质期,并不能完成超市配送的过程,而这样的提醒,其实打开冰箱门就知道了。对于消费者来说冰箱的首要需求就是长久保鲜且不窜味。而那些智能橱柜,能用到的智能化功能有多少个?频率有多高呢?动辄上万的售价也是令一众家庭大呼消费不起。

用户的本质都是懒惰的,许多厂家宣称自己的产品是简约化设计、傻瓜化操作,但实际操作时记清楚遥控器上各个按钮的功能,对老人来说也非易事。用APP来远程遥控家电产品,络连接是个问题,下载一堆APP分开控制也很繁琐。而更坑爹的语音遥控,喊了半天没有动静,还真不如直接用遥控器方便简单。

智能控制上若不能达到有效操作,智能家居预期的效果必然受阻。很多智能产品之所以销不出去,用户不买账,重要的原因就是产品的功能大多是可有可无的伪需求,它并不是用户的核心需求。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鲁南欣康片说明书

鲁南欣康什么时间吃好

鲁南欣康使用说明书

老年痴呆症什么症状
晚上为何夜尿多
小孩上火吃什么